
消化道肿瘤-胃癌-腹腔镜次全切胃癌根治术
一.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65岁,农民,已婚,西藏高原地区,入院时间:2022-10
二.简要病史
1.主诉:腹痛伴恶心、呕吐、消瘦2月
2.现病史:患者2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咖啡样物),间断解黑便,进行性消瘦、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不适。当时在当地医院就诊完善胃镜检查示:胃体溃疡A1期;贲门口溃疡A1期;糜烂性胃炎,后患者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1.胃窦粘膜隆起性质待定?2.胃体小弯侧溃疡病变Forrest III型;活检提示:(胃窦)胃黏膜显慢性炎,间质散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蜡块号:AE1/AE3(上皮+)。腹部增强CT:胃窦部改变,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大量腹水;因患者幽门梗阻明确,为进一步诊治患者就诊于我院并收入我科。
3.查体:患者神志清,精神差,体型消瘦,营养不良,慢性病容,全身皮肤及巩膜未见黄染,双飞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舟状腹,右侧中上腹可触及大小约3cm×3cm质硬包块,活动度差,上腹部散在触压痛阳性,以右上腹为主,肠鸣音4次/分,移动性浊音阴性。
4.入院前辅助检查:
我院全腹部CT示:腹膜炎征象,腹盆腔积液,钩型胃,胃下垂,肝右叶囊肿。


入院时血常规示:白细胞 2.78×109/L,红细胞 3.4×1012/L,血红蛋白 99g/L,红细胞比容 29.2%,血小板 161×109/L;肿瘤标志物示:CA-199 505.3U/ml,铁蛋白 712.33g/L;肝肾功、电解质等未见明显异常。
1.初步诊断:
1) 幽门梗阻原因待查?
2) 胃小弯溃疡型腺癌
3) 胃窦幽门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
4) 腹腔积液
三、入院后诊治经过
1.胃镜示:胃体后壁及小弯侧见片状黏膜凹凸不平,部分形成溃疡及糜烂,于此处取活检,幽门狭窄,胃镜无法通过,于内镜下放置空肠营养管,开始给予肠内营养(瑞素)。

2.全腹部增强CT示:钩型胃,胃下垂,胃体及胃窦局部胃壁稍增厚并明显强化。


3.胃镜病检结果:(胃体后壁及小弯侧)中-高分化腺癌。特染:抗酸(-)。免疫组化:CK7(-)、CK20(+)、CDX-2(+)、Her2(2+)、MUC5AC(+)、MUC6(+)、MUC2(+)、CD10(-)。P53(突变型)、MSH2(+)、MSH6(+)、MLH1(+)、PMS2(+)、Ki67(indes40%)。
4.因患者胃癌诊断明确,无法进食,合并胃双原发恶性肿瘤可能,经多学科会诊后定于于我院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手术名称: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远端胃次全切除、D2根治术、Roux-en-Y型吻合术)
麻醉方式:全麻气管插管
主刀:庄卓男主任
(1)体位选择及戳卡位置(自脐上切口置入单孔腹腔镜套件,建立气腹,然后于肚脐正下方5cm处行一I0mm纵行切口,并用10mm直径trocar穿刺进腹,作为观察孔,然后于左右腋中线肋下各置入5mm,左右腋中线与肚脐水平交界处各置入一10mm直径trocar穿刺进腹,作为辅助操作孔。术者站在患者的左侧,扶镜手站于患者两侧大腿指间,助手站于患者右侧)


(2)术中探查见:胃小弯占位病变及幽门占位病变,未及占位与肝下、胰前有侵犯,决定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1)游离大网膜:首先于剑突下用疝气钩针带线穿刺后将左半肝向上牵拉,充分暴露出术区,助手将胃向上提,横结肠向下牵引,使胃与横结肠间系膜稍绷紧,用无损伤肠钳牵引大网膜显露出无血管区,用超声刀自横结肠上缘处切开大网膜,延结肠中静脉向右逐步离断大网膜至横结肠肝区,向左逐步分离至脾脏下极处,并由脾下级水平开始向胃侧切断大网膜,再将横结肠系膜的前层腹膜一并剥除,然后将胃向上翻转,进一步检查胰腺及其周围淋巴结,向下牵拉横结肠,显露幽门下区淋巴结,用超声刀彻底清除幽门下淋巴结(第6组淋巴结),再于脾门部显露出胃网膜左动、静脉根部,用塑料夹予以夹闭后离断,同时清扫脾门、胃大弯侧淋巴结(第10、4组淋巴结)。

2)游离十二指肠:沿十二指肠上缘打开覆被十二指肠外侧腹膜,并于肝门附近、胆总管右侧横行切开肝十指肠韧带前被膜,显露肝右动脉后将韧带被膜向下、向右侧剥离,,显露出胆总管、肝固有动脉,同时清扫胆总管周围淋巴结(第12组淋巴结),然后分离出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脾动、静脉脉、胃右动、静脉,同时清扫肝总动脉周围淋巴结(第5、8、9组淋巴结),于胃右动脉起始部用塑料夹夹闭并用超声刀离断,然后沿腹腔干再游离出胃左动、静脉,清扫胃左动脉淋巴结(第7组淋巴结),并用塑料夹夹闭胃左动静脉并用超声刀离断,充分游离出十二指肠上部,拔除胃管后,于幽门下方约3Cm处用60/3.5切割闭合器切断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残端用“30”八根针予以间断全层缝合,并用“4-0”倒刺线予以缝合浆肌层加固。
3)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将胃向左上方牵引,逐步分离出贲门、胃体小弯侧后壁,完全游离出胃后壁,同时清扫胃小弯侧淋巴结(第3组),再将胃向下牵引,显露出食管贲门部,清扫贲门周围淋巴结(第1组淋巴结),将胃残端向上翻起,用超声刀分离出胃后壁与胰腺被摸、横结肠系膜之间的疏松粘连,沿脾动脉游离清扫11组淋巴结,离断冠状静脉、胃左动脉,充分游离出远端胃,用60/3.5切割闭合器分次切断远端胃,保留胃底。

4)胃肠道重建:延长上腹部正中纵行手术切口,长约10.0cm,准备行Roux-en-Y型吻合术:在距十二指肠悬韧带约25cm处用60/3.5切割闭合器切断空肠,然后用切割闭合器将远端空肠与残胃大弯后壁处进行吻合,共同开口60/3.5切割闭合器关闭。各吻合口处分别用“4-0”倒刺线予以缝合浆肌层加固,然后将近端空肠与胃空肠吻合口下方约40cm处空肠用切割闭合器做侧侧吻合,共同开口60/3.5切割闭合器关闭。吻合口处分别用“4-0”倒刺线予以缝合浆肌层加固。置入经鼻空肠营养管于肠肠吻合口远端20cm。

5)再次探查腹腔,出血处予以充分止血。然后用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后再次探查腹腔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周围组织器官损伤及各吻合口处无漏及出血后,于文氏孔(十二指肠残端)放置双套管一根,并于脾窝(胃肠吻合口附近)及空肠空肠侧侧吻合附近、盆腔各放置腹腔引流一根,分别经左侧、右侧腹壁戳孔处引出并固定。清点手术器械及纱布无误后,切口下置入防粘连膜,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手术完毕。手术全程顺利,麻醉效果满意,术中出血约100mL。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支持治疗。


(3)术后诊断:胃双原发癌(dpT4aN2M0):1)胃体小弯侧后壁中分化管状腺癌;2)幽门中低分化管状腺癌.


四、讨论
1)病例特点:患者来的时候极度消瘦,伴幽门梗阻,肿瘤消耗限期手术。其他医院转诊而来,自发现到接诊已经2月余。BMI=15,挑战难度,手术治疗。
2)单孔腹腔镜穿刺器的使用,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手术带来的负损伤。
3)后营养支持策略, 肠外营养过度肠内营养,水电解质酸解平衡策略等。逐渐康复。
4)术中解剖层次清晰,淋巴结清扫彻底,D2根治术。需要术者对解剖结构、腔镜技术等熟练掌握,并且需要助手的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
5 )本次手术采用人字位,双侧主刀方式。扶镜手在患者两腿之间,主刀先在患者左侧游离胃结肠韧带、游离幽门周围韧带和清扫淋巴结;再在患者右侧清扫肝门区域淋巴结和脾动脉淋巴结清扫、以及贲门周围淋巴结清扫;最好再在患者左侧完成胃次全切除和RY吻合操作。


本文是庄卓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