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淑霞 三甲
杨淑霞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皮肤性病科

脱发与心理状态(紧张、焦虑、抑郁)有关,是真的吗?

1275人已读

我在脱发门诊接待患者的时候经常会询问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大家可能会产生疑问,心理状态也和脱发有关系吗?

心理状态是心理学的一个专业名词,简单来说,我们生活中常常经历的诸如喜悦、忧伤、紧张、焦虑、抑郁、重大心理打击的应激状态等都属于心理状态范畴。其中持续的紧张、焦虑、抑郁及严重应激状态等对身体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大。

心理压力可导致脱发

已经有明确的动物实验表明:在给予小鼠压力时,可以显著地抑制小鼠毛发生长,使毛囊进入休止期。压力可导致压力激素的分泌,在小鼠中为皮质酮,人类为皮质醇,这种物质可直接作用在毛囊,过多的压力激素可抑制毛发周期。这个研究结果已经于2021年3月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在临床上,常见的跟心理状态有关的脱发有两种:一种是休止期脱发,另一种是斑秃。

一、休止期脱发与心理状态的关系

心理压力会引起毛发生长周期的改变,使很多本该进入生长期的毛囊无法进入生长期,或者提前从生长期进入休止期,从而使得处于休止期毛囊的比例增加。

正常情况下,我们只有10%-15%的头发是在休止期。但是在异常心理状态的作用下,休止期毛囊的比例逐渐增加,可以达到25%,甚至更多。休止期毛囊的比例增加后的临床表现是在不良应激后的2-4个月后出现每天脱发的数量增加。正常情况下,每天脱发的数量应该在100根以内,但是休止期脱发的时候,脱发的数量多于100根,甚至可达数百根。但我们也不需要过度担心会秃头。休止期脱发时休止期毛囊的比例一般不会多余50%,也就是说我们的头发最多也就是脱落一半,不会出现秃头的表现。而且,在我们调整好心理状态以后,头发的生长可以自行逐渐恢复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经常经历的不好的睡眠情况(经常熬夜,长期睡眠不足,失眠、生活不规律等),也可以引起休止期脱发。

二、斑秃与心理状态的关系

斑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种诱因可诱发异常的针对自身毛囊的炎症破坏,从而导致脱发的发生。不同的人诱发原因可能不一样,最常见的诱因就是心理状态。紧张、焦虑、心理应激等不仅直接影响毛发生长周期,还可以会直接影响免疫系统。临床上表现为一片或多片脱发斑,甚至严重者可以头发全部脱落或全身毛发脱落。虽然斑秃的治疗要复杂一些,但是我们的免疫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在免疫状态恢复正常以后,大多数斑秃可以自愈。所以对于这些由心理状态异常诱发的斑秃,治疗的重点是调节心理状态。那些很小块、很局限的斑秃往往在去除诱因后,3-6个月就自己好了。较严重的斑秃,或者是伴随其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应该到医院就诊,在药物的治疗下,能够恢复的更快。

除了以上两种较常见的脱发疾病外,拔毛癖也与心理状态有关。患者常常由于紧张、焦虑而出现不由自主的拔头发或/或其他毛发的行为,导致人为的毛发明显稀疏的区域。

生活中如何调节好精神心理状态?

我们的人体是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由心理状态异常诱发的休止期脱发和斑秃患者最应该做的是去除诱因。那么,如何调节好我们的精神心理状态呢?

1、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心理状态有一部分是和自己的思维方式有关,要乐观平和地去看待生活中的一些挑战或者困难。

2、经常有一些社交: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

3、适度的运动:尤其是参加集体运动,对缓解焦虑、抑郁会更有帮助。

4、生活规律:早睡早起,不要熬夜,过度的压力可能会抑制我们的工作效率,所以不要一味的追求刻苦努力,要劳逸结合。

最后,提醒广大患友,当出现焦虑抑郁的状态,不能自我调节时,应该到心理门诊,或者精神心理疾病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必要时可采用药物的辅助治疗,这样能够更顺利地度过这种严重的焦虑抑郁状态。

扫码关注【发量几何】,听杨大夫讲毛发知识


杨淑霞
杨淑霞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皮肤性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