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谢综合征的干预与治疗
经常有患友问,超重甚至肥胖, 血压高、血糖高,医生说我是代谢综合征。什么是代谢综合征?听着名字好吓人?危险吗?怎么治疗啊?能治好吗?
下面,我分7个方面来介绍。
一、什么是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征候群,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组合,这些因素直接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生,也增加了发生 2 型糖尿病(T2DM)的风险。
代谢综合征患者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与非代谢综合征者相比,其罹患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均显著增加。
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高吗
我国 18 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自 2002 年(13. 8%) 至2009 年(18. 2%)逐年增高。患病率随年龄递增,至60 ~69 岁达高峰。
三、对照诊断标准看看自己是否符合代谢综合征
我国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具备以下至少3项:
(1)腹型肥胖(即中心型肥胖):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
(2)高血糖:空腹血糖≥6.1 mmol/L或糖负荷后2 h血糖≥7.8
mmol/L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
(3)高血压:血压≥130/85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
(4)空腹三酰甘油(TG)≥1.70 mmol/L;
(5)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04 mmol/L。
四、为什么会发生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生活方式病,就是和我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如长期饮食过多过饱,暴饮暴食;食物种类单一,食物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进食过多甜食、高淀粉精细淀粉食物;摄入过多食盐,如咸菜、腌制菜、腌制肉等;吸烟、饮酒、酗酒;运动不足、久坐不动,超重、肥胖。
五、代谢综合征带来哪些风险
我国研究显示,与非代谢综合征患者相比,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明显升高。其中,10年心血管病风险增加1.85倍,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分别增加 2.41和1.63倍。代谢综合征类型中以腹型肥胖合并高血压及低HDL-C 者的心血管风险最高(增加5.25倍),如在上述组合基础上合并高血糖,则其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增加16.58倍。
六、怎么治疗代谢综合征
治疗原则为早期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降糖降压降血脂,进而可降低心血管风险,预防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
(1)生活方式干预:健康膳食和合理运动是干预、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也是必要行动。健康膳食指饮食结构合理,食量适中,不饱食、不暴饮暴食,不酗酒。适当增加运动可提升骨骼肌功能,促进骨骼肌代谢、加强肌肉力量,同时降血糖。研究证明可降低代谢综合征风险 10% ~20%。
(2)降压药物的应用:在医生指导下降压等对症治疗。高血压患者推荐 ACEI和ARB优先应用,尤适用于伴糖尿病或肥胖患者;也可应用二氢吡啶类 CCB;伴心功能不全及冠心病者,可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
(3)超重或肥胖伴有高血糖或糖尿病:可以口服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及抗氧化等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治疗饮食及运动血糖控制不佳,或口服二甲双胍等药物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
(4)高脂血症或高甘油三酯血症:在饮食管理,规律运动基础上仍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调脂药,并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七、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代谢综合征防治的主要目标是预防临床心血管疾病以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积极有效的代谢综合征的防治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已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或者代谢综合征患者则要预防心血管事件。积极且持久的生活方式治疗可以达到改善、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目的。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基础。早期代谢综合征可以通过饮食管理、运动等方式达到目的,中重度的代谢综合征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药物治疗,但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1)生活方式干预:保持理想的体重,适当运动,改变饮食结构,减少热量摄入、限盐、减少含糖或代糖饮料摄入,戒烟、不过量饮酒和保持良好情绪等。通过这些干预措施,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也能改善糖耐量,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2)针对各个组分如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紊乱以及肥胖等的药物治疗,治疗目标如下:①体重在1年内减轻7%~10%,争取达到正常体质指数(BMI)和腰围;②血压 :糖 尿 病 患 者要降到 <130/80 mmHg,非 糖 尿 病 患 者要降到 <140/90mmHg;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0 mmol/L,TG<1.70 mmol/L,HDL-C>1.04 mmol/L(男)或>1.30 mmol/L(女);④空腹血糖<6.1 mmol/L,糖负荷后2 h血糖<7.8 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

本文是李利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