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胜
副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
骨科
股骨头坏死为什么要做核磁共振检查,应用磁共振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37人已读
近年来,应用磁共振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已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实践证明MRI是一种有效的非创伤性的早期诊断方法。
正常条件下,骨髓内的脂肪或造血细胞的短T和长T形成为磁共振的强信号。
虽然在股骨头内阻断血液供给后6~12h可导致造血细胞的死亡,但是这些细胞数量少于脂肪细胞,因此MRl还反映不出来骨内的病变。
MRI最早可以出现有确定性意义的骨坏死的信号是在脂肪细胞死亡之后(12~48h)。
由于反应性的纤维组织代替了脂肪和造血细胞,其结果使信号的强度降低。
信号强度的改变是骨坏死的早期并且敏感的征象,在一些病例中当核素扫描结果尚未发现异常时,磁共振已出现阳性结果。
应该指出这些检查的发现不是特异性的,同样可见于骨髓内其他病变,如骨肿瘤等所引起的改变。
另外MRl检查也可发现关节内的病变,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人中关节的滑液较正常人增加。
如果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已造成髋关节的结构改变,其他检查方法能够判断,因MRl较昂贵,故不必再做重复的检查。
本文是孙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