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肖飞 三甲
肖飞 副主任医师
中日医院 胸外科

随笔杂谈—对患者期待与医生修为的思考

252人已读

受限于疫情影响,近期大量患者无法来京,京内患者也苦于封控、弹窗等突发事件频发,就医面临诸多不便。在此,先向各位等待手术的患者表示抱歉,如果面诊认为您的病情处于早期,尚有等待或者缓冲空间,可以耐心等疫情好转(我相信一定可以),后续会尽快安排住院;如果病情较为棘手不宜等待,会建议您尽早在当地高水平医疗机构完成诊疗,我也愿意利用各种资源为您的就诊提供方便。对术后随访的患者,目前CT、血检都属于常规项目,属实没有必要跋涉进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在网上诊室报道,把在当地完成的检查影像、报告发给我,我尽量及时给各位反馈。前期部分患者反映问诊对话存在过期的问题,我会在发现的第一时间为各位延期(最长可延期90天),不会收取费用。

目前我在好大夫在线平台上的访问量接近25万次,服务患者数量已经接近1500位,其中诊后服务患者超过1100位,收到诊后评价230余条(疗效、态度均100%满意)。这于我而言,真是极大的鼓励与鞭策。我知道,我的服务对象,绝不仅仅是这1500个患者,而是1500个家庭和他们身后庞大的百姓群体。我不愿意也没精力做网红医生,从没有刻意去宣传或者自我推介,在手术结束夜半回家的路上,翻看到患者的留言与鼓励,对我而言真是莫大的支持。我几乎没有对这些留言做过回应,但是我都有认真的读,您们的感谢和鼓励我都收到了,我同样要对大家的理解和信任表达最由衷的感激。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我想这就是医患关系最美的模样,也是我借助互联网医学平台最想获得的体验。

我同样能深切感受到患者朋友们对我,乃至对整个医护群体的关切与希望。一方面,这种希望源自对更高、更精的医疗手段、医疗技术的追求。正是在这种期许下,我们这一代年轻的外科医生才有动力去完成前人不敢想、更没条件实现的各种尝试,借助于广阔的国际视野,更是基于前辈、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栽培,使得单孔胸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全腔镜食管癌手术等等新技术、新术式逐步变成年轻外科医生的“绝活”另一方面,患者对医护的关切还体现在人文关怀领域,手术刀不该是冷冰冰的,需要我们加点温度。疫情期间病房不便探视,年轻的护士会教会患者爷爷奶奶使用视频软件和家人聊天;术前患者紧张焦虑,我们请同病房术后的患者讲述一下“亲身体验”;术后患者疼痛,或是对伤口有诸多疑虑,哪怕是确认不会有问题,我们也会不停的“破例”让患者多待一天,再多待一天…说起来简单,在工作压力大、节奏快的当下,做到这些,只有医生自己知道这有多么不容易!

作为术者,我仍然固执的坚持亲自和每一位术前患者完成谈话签字,这也是我希望表达人文关怀的一种方式。我从来不会照着知情同意书上冷冰冰的字眼去吓唬病人,尽量淡化手术风险为患者带来的紧张和压力。如果换位思考,风险交代的不够充分,似乎会为我带来更大的风险,但我有充分的技术经验积累去保证患者安全,即便会把压力转移到我这边,我依旧心甘情愿,也相信患者不会不理解这种良苦用心。成为医疗组长以来,我每年完成的手术量已接近300台,如果算上跟随各位前辈、老师完成的例数就远远更多。理想信念、技术积累加上理解信任,永远是我作为一个年轻外科医生的不竭动力与勇气来源。

肖飞
肖飞 副主任医师
中日医院 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