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指南——脊索样胶质瘤
脊索样胶质瘤
Chordoid glioma
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良性、罕见、生长缓慢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上皮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将它归类为WHO-2级肿瘤。脊索样胶质瘤的命名,在 2000 年就已经完成。
在2021年的第五版分类中,脊索样胶质瘤被归属于局限性星形胶质细胞瘤。

脊索样胶质瘤,常常位于第三脑室前部。
尽管组织病理学偏良性的,但脊索样胶质瘤的复发率很高。
脊索样胶质瘤是位于鞍上间隙的、实性的、有均匀增强的肿瘤。

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全切除,应当是第一目标,最好通过额下、或翼点开颅的、经终板入路。
必须注意次全切除后,可能有急性脑积水的可能。
伽玛刀,可以作为术后残留、或复发肿瘤的补充治疗手段。
病例报告1:
18岁女性患者,因头痛、恶心和呕吐、以及视觉异常\闭经而入院。
MRI显示一个直径35mm的鞍区和鞍上肿块。由于梗阻性脑积水,紧急实施了脑室腹腔分流。随后患者接受了经额肿瘤切除手术。


术后患者出现了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不全、和暂时性尿崩症;患者的月经术后从未恢复。
组织病理显示:粘液间质内可见索状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为阳性。因为肿瘤有残留,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
手术后三年,病人神志一直是清醒的,但有垂体功能减退。
病例报告2:
46岁女性,主诉有闭经、溢乳和头痛3年。
MRI显示一个直径40mm的囊实性的鞍区肿块,延伸至鞍上池。

患者患有促性腺激素功能减退症和轻度高催乳素血症。
患者接受了经由鼻内镜方法切除了肿瘤。
术后患者出现了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尿崩症。
患者因脑脊液瘘存在、而接受了再次手术,并被诊断为硬膜外脓肿。随后患者出现了心肺失代偿和死亡,病因可能为血栓栓塞。

总之,脊索样胶质瘤虽然是WHO-2级局限性的胶质瘤。但是因为生长的位置位于大脑深处的下丘脑处,手术难度很大,全切除后能长久不复发。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患者从全切手术中获得最大的益处。
相反,第2个案例则说明:由于手术的众多并发症,而导致患者出现了的潜在的、致命的结果。
本文是魏社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