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跳一跳,真的能把结石排出来吗?
“肾结石”这个病,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是一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而且发病率相对比较高。随便网上一搜索关于肾结石发病的原因,大多数都是跟饮食习惯离不开关系。最近钟博士就听说:多跳一跳,结石就会自己排出来,真的吗?
听说多跳绳、蹦楼梯就能把结石“跳”出来?
钟博士和大家说,能不能把结石给跳出来,得看结石的大小和位置。但同时有一个风险,跳跃的时候结石往下掉,掉到狭窄的地方没排出来。结石下不去就会摩擦损伤相关部位的黏膜,引起痉挛疼痛。若结石直径>1cm,那就要通过手术等方式治疗,千万不能靠跳跃排石。否则,反复的创伤会损伤肾黏膜,造成血尿等,掉到狭窄处更会引发急症。
那我们应该怎么预防肾结石,该怎么做呢?今天钟博士就和大家聊一聊“肾结石”
第一注意!出汗多,更要小心肾结石。研究表明,地理位置处在热带、亚热带,气候干旱,湿热地区的,尿石发病率较高。中国南方诸省发病率高于中部各省,更高于北方各省。这是为啥呢?一个字——热!有句话叫“夏季到,结石笑”,说的就是这个理。炎热的季节,高温天气会使人体的水分过多蒸发,出汗增多,如果饮水不足,人体内就容易出现轻度的脱水状况。于是,排尿就会减少,尿液中的矿物质和盐酸会在肾脏中越积越多。当达到饱和状态时,其中的矿物质和酸盐就会变成细小坚硬的沉积物,形成肾结石。
第二注意!一颗小结石,足以毁掉一个肾。不要以为只有结石多了才会对肾产生影响,其实,只要一颗小结石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你的肾。大家都知道尿液由肾脏产生,输尿管负责输送尿液到膀胱。如果患有肾结石,结石就可能伴着随尿液冲刷掉到输尿管里,形成梗阻。久而久之,结石会在输尿管中越积越大,阻碍肾脏里的尿液排出,从而出现肾积水。
打个比方,肾脏是水箱,输尿管是水管,一旦水管堵住了,水就排不出去,水箱的水就会越积越多了。日积月累,肾脏就会被尿液撑大变形,肾脏壁也将变薄,功能衰竭。此时,即使再把结石取出来,恢复输尿管通畅,肾脏也再也恢复不了功能了。
第三记住!这些小事,最易招来结石。结石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生活中,那些你做过的不经意的小事,可能正在加速结石的形成!
1、不爱喝水,爱啤酒饮料
有味道的饮料总比无味道的水好喝,不过,这饮料可不能代替水。肾脏代谢时,需要足够的水分来进行辅助。如果缺水,就会对代谢造成影响,时间一长,就容易结石。而清凉饮料、甜味饮料中含糖和磷酸较多,可引起尿钙增加,红茶、绿茶中草酸含量较多。
2、晚餐吃太晚
人体排钙高峰期是在吃饭后4~5小时,若晚餐吃得过晚或经常吃夜宵,当排钙高峰到来时,此时睡觉,尿液就不能及时排出。尿中大量的钙就会沉积下来,浓缩的含钙尿液易形成结石。
3、盲目补钙
有的人对补钙很执着,生怕自己身体含钙量不够,于是牛奶喝着,钙片吃着,结果补着补着就过剩了。那些身体吸收不了的钙就会与草酸发生反应,形成结石。建议最好不要自己盲目补钙,应该听医生的意见。
4、大鱼大肉敞着吃
有的人天天鱼肉不断,以为吃了这些荤菜对身体更好。其实不然,任何东西摄入过度,对身体都是一种伤害。肉类含有大量嘌呤和嘌呤前体,它们在体内可以代谢转变为尿酸,经尿液排泄。高尿酸可促使尿中草酸盐沉淀,又可导致或加速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5、久坐不动常憋尿
有尿不排会导致尿液在膀胱内存放太久,成为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泌尿道的感染,并促使尿道结石的形成。因此,最好有尿就撒,并保证尿量每天在2升以上,以减少尿液杂质沉积。
我们该怎么预防肾结石呢?
(1)大量喝水,防治结石,正常人每天应饮水2000ml以上,尿的颜色以清亮无色或微黄为好。在天气干燥、气温高、出汗多时,饮水量还要增加,因为这时尿中溶质浓度水平往往较高。睡觉前、早晨起来、一天三餐后一小时左右,这几个点一定要记得喝水。尤其是睡觉前喝水不能忘,因为睡前尿液浓缩,是形成结石的关键时候。最好是喝白开水,少喝果汁、可可饮料、烈性酒和啤酒等。一般可在睡觉前喝250ml左右的水,最好能让自己晚上起来小便一次。
(2)少吃盐,盐和钙在体内有协同作用,还会干扰并防治肾结石药物的代谢过程,一天内吃盐量最好不要超过6克。
(3)少吃含嘌呤丰富的食物,防止尿酸升高,如动物内脏、海产品、花生、豆角等;
(4)适度限制钙盐摄入,不盲目补钙,每天摄入正常钙量的食物就好;
(5)草酸较高的食物不宜多吃,如菠菜、豆类、葡萄、可可、茶叶、橘子等限制草酸摄入。如果你觉得复杂的话,简单点的来说,就是多喝水,饮食清淡,多运动。

本文是钟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