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屈光发育档案?
一、屈光发育档案是哪年提出来的?
2017“博鳌国际视觉论坛”上发布的“近视防控博鳌宣言”指出:“从3岁开始,儿童就应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2018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近视防治指南》提到,从幼儿园时期,应定期检查孩子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眼底等,建立儿童眼屈光发育档案。有助于早期发现视力不良、有近视倾向和已近视的儿童,从而分档管理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对于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的儿童应加强定期随访,进行重点防控。
2018年7月,央视新闻频道发声呼吁“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增加户外活动时长。
近视管理白皮书(2019)也指出,屈光档案应包含病史、眼部检查及屈光检查项目,根据检查并对比前一年的结果,确定近视进展情况,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
二、屈光发育档案主要检查什么??
1、病史采集内容
①年龄及近视发病年龄;②性别;③眼部及全身病史、手术史;④近视家族史;⑤用眼习惯及用眼环境;⑥既往近视进展史(如有);⑦既往近视控制治疗史(如有)。
2、眼部检查内容
①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检查;②眼底检查;③眼位检查;④眼压检查;⑤眼生物学检查;⑥角膜曲率检查。

3、屈光检查内容
①客观屈光检查;②主观屈光检查;③双眼视功能检查;④睫状肌麻痹验光。

三、屈光发育档案应该多久查一次?
一般建议三岁以上的儿童即可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以后每3-6个月检查一次。如果三岁以下的儿童,家长也想监测孩子度数的变化,可以给孩子每3-6个月做一次视力筛查。其他检查因为年龄小,不能很好的配合。
四、屈光发育档案的意义是什么?
1、有助于早期发现视力不佳的孩子,及早的排查有无弱视、斜视等相关眼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2、及时的监测孩子远视储备的变化,必要时采取近视防控措施。
3、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要使用科学的防控手段进行干预。
本文是张杰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