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为什么会有红胎记“鲜红斑痣”?它可能合并有哪些综合症呢

发表者:周俊 人已读

鲜红斑痣,因其红斑颜色呈葡萄酒色,又被称为葡萄酒色斑(Port-Wine Stains, PWS),是一种常见的红胎记。该病是一种常见的先天良性的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畸形。严格意义上来讲,鲜红斑痣属于血管畸形,并不属于血管瘤范畴。常在出生时出现,好发于头、面、颈部,小部分发生于躯干和四肢。表现为边缘清楚而不规则的红斑,压之褪色或不完全褪色,皮损增厚前触摸不高于皮肤表面。随年龄的增长,患处颜色逐渐加深、增厚并出现结节样增生。少数病例增生的结节可呈葡萄状或瘤状,甚至极度扩张而下垂。该病好发于身体暴露部位,对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发生于前额中线及后枕部的中线部位“鲜红斑痣”(鲑鱼斑),大多可自行消退;其余大部分鲜红斑痣极少自然消退。

为什么会得鲜红斑痣?

鲜红斑痣发的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没有特别好的预防手段。目前认为引起该疾病发生有:先天性因素(基因突变)和后天性因素(后期外伤获得)两类主要因素:

①先天基因因素方面:

大部分鲜红斑痣是散发的,但也有一些表现为家族聚集性,目前对基因的研究发现,引起家族鲜红斑痣的基因中包含一系列神经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的缺陷导致血管周围的神经分布减少,致使该区域血管出现扩张畸形,形成鲜红斑痣。

②后天外伤获得性因素方面:

获得性鲜红斑痣的患者出生时表现正常,儿童期或成年遭遇外伤后出现。后天获得性鲜红斑痣和先天性鲜红斑痣的临床表现一致,但后天获得性鲜红斑痣多发生较晚,临床也较罕见。外伤是获得性鲜红斑痣的最常见诱因。

鲜红斑痣是否会遗传?

全球大部分鲜红斑痣病例呈散发状态,极少出现家族聚集现象。对具有家族聚集发病患者,仅考虑此类患者可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散发的鲜红斑痣患者来说不具有遗传倾向。

鲜红斑痣可能会合并有什么综合症?

鲜红斑痣是良性病变,主要是对美观的影响。但皮损随年龄的增长,皮损颜色逐渐加深呈紫红色,并在红斑基础上皮损增厚并出现结节样增生,结节受到外伤后容易出血。少数病例增生的结节可呈葡萄状或瘤状,甚至极度扩张而下垂出现畸形改变,严重影响面部美观。

下面介绍临床上两种鲜红斑痣的相关综合征,不过出现综合征的概率还是很低的,患者也不必过度焦虑。如果出现相关症状,积极到医院就医。

1.Sturge-Weber综合征(皮肤-眼-神经系统综合征)

即头面部的鲜红斑痣,合并有软脑膜和/或眼脉络膜毛细血管瘤。通常红斑出现在面部三叉神经V1支配区域的风险较高,临床症状可表现多样:

1)有些患者除面部鲜红斑痣外无其它不适;

2)有些患者并发白内障、青光眼、甚至失明;

3)有些患者脑部智力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癫痫、一侧肢体无力或瘫痪等。

2.Klippel-Trénaunay综合征(K-T综合征)

指是发生在四肢部位的大面积鲜红斑痣患者,可在局限或弥漫性毛细血管畸形(鲜红斑痣)的基础上合并静脉畸形和/或淋巴管畸形及其相关的软组织和骨骼肥厚(过度生长)。

临床多为三联征表现:鲜红斑痣、静脉曲张、肢体过度生长。

通常鲜红斑痣是最早出现的症状,组织增生多见于下肢,也可发生在上肢、面部、头部或内脏器官,有时伴有骨骼畸形和皮肤浅静脉曲张等。

骨骼肥大多于出生后最初的几年内出现,青春期尤其明显,表现为患侧肢体增粗和增长。长期发病可并发皮肤出血、溃烂和感染等。


本文是周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