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发表者:刘安重 人已读
2022年9月正式出版发行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一部好书,可以开阔你的新视野,开启你的新思维,协助你掌握消化新技术,开创一片新天地,造福一方苦难的病人。
广大外科医生同行和病友期盼已久的由陈孝平院士主审,刘安重编著的《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一书,已经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该书内容丰富新颖,多项疗效显著的技术方法和由此产生的理论理念都是国内外首创,且极具中国特色,必将深刻影响和改变肝胆管结石病,胆道狭窄,胆肠吻合口狭窄这些肝胆外科世界难题的治疗方法和策略,其重要性和参考价值不言而喻。
原发性(继发性)肝胆管结石病和胆道狭窄,属于典型的外科梗阻性疾病治疗范围(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内分泌功能失调、寄生虫病、其他如血管、胃肠道、泌尿道、胆道等梗阻性疾病—《外科学第八版》)。该病在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较低,投入的研究经费较少。而在我国仍然属于常见病,疑难病,外科手术(包括肝叶切除)是该类疾病常规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效果不佳,多次手术甚至不能手术、拒绝大手术,直至残留肝组织明显减少、肝功能衰竭的病人累积增加,病人苦不堪言,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也十分棘手,况且,我国在该类疾病上投入的研究经费依然很少。
但是,经过几代中国医生不断努力,特别是采用我们自主创新的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以后,我们实现了取尽肝内胆管结石,解除胆道狭窄梗阻的技术目标和治疗目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成功解决了肝胆外科世界难题,保护了肝组织肝功能,真正做到了精准、有效、微创,爱肝、惜肝,给肝胆管结石胆道狭窄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所取得的成功结果(震撼图片)和经验(专著),成为了胆道镜发展和胆道良性疾病治疗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彰显了我们中国医生的自信,和自主创新,开拓进取的勇气和能力!!!
肝脏组织和功能的多少与好坏,是决定肝胆管结石病人能否长期存活的最主要条件。肝组织多,肝功能好,病人就长期存活;肝组织明显减少了,肝功能承受的压力会明显增加,生存期将明显缩短。由此可见,在取石手术已经变得高效,彻底,成熟,安全,可靠的今天,有较大创伤的、任意扩大肝切除范围的‘一刀切’治疗方法,显然是一种简单粗暴的、落后的、不负责任的治疗手段,严重损害了肝组织和肝功能,应当严格禁止;而饱含微创外科技术理念、针对性极强的、颇受广大病人欢迎的硬质(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切开成形术,很好地保护了肝组织和肝功能,才是肝胆管结石病人的首选,应当努力推广。
一项新的医学技术的诞生和推广,尤其是我们中国医生自主创新的《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涉及解剖、影像、各种不同治疗方法和策略,以及泌尿内镜、麻醉、器官移植等诸多方面,仅用几篇文章是很难以说清楚的。唯有通过科技图书这一途径,系统地、全面地、详细地加以成果展示、说明、理论阐述和分析,才能使读者全面、细致、深入了解新技术的来龙去脉,以及优缺点,适应症,并发症;才能使读者在短时间内恰到好处地了解、使用和掌握新技术,少走弯路,以便更快、更好地为万千肝胆管结石胆道狭窄病人服务。
我们不忘初心,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跟风,紧密联系中国肝胆管结石胆道狭窄病人实际,潜心钻研《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特别是2015年4月16号,我们在国内外第一次采用经皮经肝硬质胆道镜切开成形术(2016年11月论文发表时才正式命名该手术),成功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以后,备受鼓舞,随后逐步实现了取尽结石,解除胆道狭窄梗阻,保护肝功能等诸多关键技术和成果的重要突破,从而逐步形成和创立了硬质胆道镜切开(扩张)成形术、肝内胆管入路选择、取石碎石方法和技巧、肝胆管结石胆道狭窄、胆肠吻合口狭窄治疗新策略、并发症防治等诸多治疗新方法、新理念和新策略。
经过二十年的临床实践和探索,我们坚持了、完善了、并最终实现了已故黄志强院士首先倡导、并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制定的关于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治疗的方针:取尽结石(首位),矫正狭窄,去除病灶,通畅引流,防止复发 (20字)(调整治疗原则顺序势在必行),实现了前辈的理想。并且在取尽结石、解除胆道狭窄梗阻方面,比传统手术做得更精准、更有效、更彻底、更安全、更微创,理应成为最优先选择。
在广大专科医生的鼓励和要求下,同时也为了方便广大专科医生系统学习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作者自2016年6月开始,用三年多时间将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的核心内容编写成书,又经过三年,经我的博士导师、中国科学院陈孝平院士认真督导审查,并将该书推荐给我国卫生行业最具权威的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学术中心贾晓魏主任,外科编辑部刘岩岩主任,吴桐菲老师的热心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又对该书中的内容进行了多次规范和修改,最终在总计长达6年时间内,经过作者多达30余遍对全篇内容逐字逐句地反复斟酌、修改,以及对章节、位置、顺序的调整组合,对相关文献和事件内容的核实,并经全国15期《硬质胆道镜临床应用高级培训班》授课和交流,反馈意见的收集,才得以圆满完成该书的编写出版工作,形成了系统的、有效的、由我们中国医生自主创新的、有明显中国特色的医疗新技术。该书无论在出版内容和形式上都基本符合了人民卫生出版社提出的科学严谨求实、精益求精、通俗易懂的教科书式的出版要求。
以往中国医学的核心技术和理念、甚至是教科书都是紧跟欧美潮流,缺乏创新,缺乏自信,外科手术技术也不例外。而这一次,我们中国医生通过近二十年自主创新,逐步完善了这项极具中国特色的肝胆外科新技术—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取尽了肝胆管结石,解除了胆道狭窄梗阻,实现了技术上和疗效上的重要突破,并以真实的震撼性的疗效图片和理性的学术专著,完善的理论体系,充分证明了我国胆道镜技术确实走在了世界最前沿,为中国外科技术的进步增了光,添了彩!
医学发展的历史告诫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不墨守成规,不断研发、学习、采用新技术,产生新思维,新策略才不会落伍,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由于我们的宣传推广能力有限,主要受限于科室在医院和地区的影响力不够大,我们只能借助于同行的微信朋友圈、医学会学习班、学术会议、以及病人的真实感受、出版社发行学术专著,一步一个脚印地真实地传播我们的新技术。此情此景,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耳熟能详的中国第二国歌《歌唱祖国》的传播过程中的艰难情景:1950年9月歌曲《歌唱祖国》完成以后,因为歌曲曲调新颖,并没有杂志和报社愿意出版发表,词曲作者王莘先生(冼星海的学生)并没有气馁,而是自己将歌曲印刷出来,沿街散发给天津的群众,组织群众自发演唱,《歌唱祖国》很快迅速传遍神州大地,大江南北,最终得到国务院发文件在全国推广。我们一定要学习王莘先生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为传播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不断努力,坚持不懈。作者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确实有用的医疗技术一定会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从学习模仿西方科学技术的初级阶段开始的,再到掌握改进的中级阶段,最后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才能发展到自主创新系统创新的高级阶段!我们中国医生自主创新的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显然已经发展到了人体内镜技术的高级阶段,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实现了新技术的系统创新。现实的情况是,欧美早就没有硬质胆道镜这一产品,更没有《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这一理论书籍。所以说,我们中国医生自主创新的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和成果,已经远超欧美发达国家了。《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一书,很好地展现了这一新技术的全貌,是学习这一新技术很好的教材!热情欢迎专科医生和相关学科的医生学习阅览。
该书的出版发行,不仅为推广和普及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提供了有据可查的、规范的、系统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参考书;同时还能够为提高全国各地外科医生对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的学习兴趣和临床医学研发热情,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作者衷心希望我国广大专科医生要勇于承担起中国医生的责任和义务,与时俱进,不默守陈规,竭诚为中国病人服务,尽快学习掌握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才能使更多病人能够尽快得到更合理更精准的微创手术治疗,取得更有效更满意的疗效,从而造福万千肝胆管结石、胆道狭窄、胆肠吻合口狭窄病人。
为了病人学习吧!为了病人改变吧!
万千病人的期待,是我们继续努力的动力!!!
刘安重
2023.1.5.
附:《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简介
《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
主审 陈孝平
编著 刘安重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9月版)
内容显著特点:
胆道镜微创技术的里程碑!深刻影响肝胆管结石胆肠吻合口狭窄治疗。
1. 第一部由中国医生自主创新和撰写的有关《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的学术技术专著,也
是一部具有较高理论性、思想方法性、实践经验性和显著中国特色的外科学术理论专著
2. 第一部详细介绍《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学术技术专著
3. 第一部详细介绍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治疗肝胆管结石、胆道狭窄、胆肠吻合口狭窄等肝胆外科世界难题的成功经验的学术技术专著
4. 第一部详细介绍硬质胆道镜微创技术与解剖学、麻醉学、影像技术、泌尿内镜技术等多学科紧密联系的学术技术专著
5. 第一部详细介绍硬质胆道镜切开(扩张)成形术、取石碎石术操作方法的学术技术专著
6. 第一部系统分析总结硬质胆道镜肝内胆管入路选择的原则和顺序的学术技术专著
7. 第一部系统分析总结硬质胆道镜诊疗并发症防治方法的学术技术专著
8. 第一次提出并系统阐述硬质胆道镜主导的肝胆管结石病治疗新策略的学术技术专著
9. 第一次提出并系统阐述硬质胆道镜主导的胆肠吻合口狭窄治疗新策略的学术技术专著
2022年9月正式出版发行
2016年6月下旬在广东大厦开会期间,作者第一次手写目录初稿(开工了)
2016年6月下旬在广东大厦开会期间,作者第一次手写目录初稿(开工了)
国际上仅有的一部胆道镜书籍(图谱)-2016年由肇庆市二医院陈华锋主任赠送给作者参考
最后一次打印出来的简单装订的书稿
2022年6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定稿排版后打印出来的作者签字校样
2022年6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定稿排版后打印出来的作者签字校样
本文是刘安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