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中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易性症与跨性别治疗

发表者:刘贵中 人已读

摘要:
易性症是一种倒置的性认知状态,性表达异于常人,通常是心理认同与自己社会性别和生殖器性别不一致的状态,极其渴望通过一系列措施使身体与所认同的性别身份一致。本文介绍易性症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性别分为心理性别、社会性别、生殖器性别和性腺性别。易性症是一种倒置的性认知状态,性表达异于常人,通常是心理认同与自己社会性别和生殖器性别不一致的状态,极其渴望通过一系列措施使身体与所认同的性别身份一致。易性症分为两类,一类是男转女,第二类是女转男,常见于青少年。

fa5099f1d01e67d82508c6363600614.png

性别多元化


一、发生机制


易性症属于精神心理问题,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其发生机制目前认为与生物-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受到基因(如KANSL1、CYP19、AR、ER基因等)和环境因素(早期的性别分化、青少年的第二性征出现和社会环境改变)影响。

dd7d99bf0a03429102ca8e7bce49523.png

生物-社会-心理模式

二、临床表现


长期性别不认同常常引起性别焦虑,严重影响精神心理健康,常伴有自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尤其是家庭的不支持和强烈反对。跨性别人群在不同年龄群体中的表现不同,男转女临床多见,儿童时期向往女孩的皮肤、外貌、衣着等,偏爱女性化;青春期喜欢结交女性朋友,穿着女性服饰,学会留长发、修眉染甲护肤,遮挡喉结,特别讨厌男性性征,如胡须喉结、体毛增多、生殖器发育等等。女转男在青春期前会表达想成为男孩的愿望,偏爱男孩的衣物和短发,反感穿裙子等女性服饰;青春期发育后通常会束胸或穿着宽松的运动衫,讨厌月经和乳腺发育;成年一般实施所体验到的性别行为,如穿戴异性的服饰,表现异性的言行举止等。跨性别人群社会适应能力差,往往不愿以生理性别示人,强烈希望能够成为异性,急需社会的广泛理解和家庭的大力支持。

三、易性症诊断


国内对于易性症诊断管理严格,跨性别人群性别转换的强烈渴望持续至少2年,排除严重精神障碍和遗传或性染色体异常等情况。诊断易性症要求有资质的精神病医院或精神科医生跟踪随访1年以上,就诊不少于3次,间隔不低于1个月,排除精神障碍和性发育异常。美国社会崇尚自由,诊断把控不严,仅需典型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即可。

042e3f781c8725e99347c5ba721e954.png

性别不认同

四、跨性别治疗

跨性别治疗是针对易性症人群采取的综合治疗,包括认知探讨、心理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跨性别治疗通常是要求在明确易性症诊断后实施,与家人充分沟通后达成共识并做出决定。知情同意是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的一项重要伦理原则和法律准则,以确保跨性别人群和家属充分了解跨性别治疗的受益与风险。

1.认知探讨

跨性别人群性别不认同,往往合并有性别焦虑,难以获得家庭的理解与支持,需要反复的认知探讨:

(1) 易性症属于心理认知异常,不属于疾病;

(2) 跨性别人群常常合并性别焦虑,家长的反对往往会加重精神心理负担;

(3) 父母的认可是易性症缓解性别焦虑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4) 易性症诊断一旦成立,扭转治疗往往会失败。

2.心理干预

心理治疗目标是促进跨性别人群整体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自我实现。跨性别人群需要得到社会和家庭的认可,以便于更好的适应社会,减轻心理负担和负面情绪,性别焦虑严重影响精神心理健康,父母对易性症不认同也是性别焦虑的重要来源,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

3.药物治疗

(1)青春期抑制治疗:通常可以在青春期启动后实施,性发育“暂停键”给青少年提供了自我探索的时间,也给家庭提供了解和适应的空间,常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如戈舍瑞林等,有效的抑制青春期发育,延缓身体结构改变。

(2)激素治疗:国内政策严格控制在16岁后方可使用,如雌激素类(口服戊酸雌二醇、雌二醇 凝胶)、抗雄激素药物(螺内酯、醋酸环丙孕酮)、雄激素类(注射或口服十一酸睾酮),合理的内分泌治疗可以帮助易性症患者缓解性别焦虑、改善心理健康。

男转女应用雌激素可以改善皮肤细腻程度、减少体毛生长、促使乳房发育和体脂再分布、抑制勃起和射精等,但不能改变嗓音、体型和骨骼结构。嗓音改善可以通过伪声训练,而外貌和骨骼架构只能通过手术干预。

4.性别重置手术

性别重置是通过外科手段使易性症生理性别与心理认知相符,充分告知性别重置手术的不可逆性以及对生殖能力的影响,有需要者可提前精子或卵子冻存,便于生育力保护。男转女手术:喉结缩小术、隆胸术、阴茎切除术、睾丸切除术、阴道再造及外阴成形术;女转男手术方式:乳腺切除、阴蒂成型或阴茎再造术等,下体手术需要严格的伦理审查,通常还需要父母双方的认可与公证。

本文是刘贵中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