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健 三甲
张健 主任医师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

新型冠状病毒眼病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特征

288人已读

文章摘要:本文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眼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提醒人们在疫情防控期间重视眼部防护并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眼病的知识宣传。

新型冠状病毒眼病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特征


(一)定义

新型冠状病毒眼病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系列眼部疾病,包括眼部炎性反应性病变、眼部血管性病变、视神经炎、颅神经麻痹或Miller Fisher综合征等,可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首发病变、伴发病变或唯一病变。

(二)流行病学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出现眼部病变的比例为0~35.71%,多以结膜炎为首发病变,较肺部病变更早出现。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及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有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眼表传播,眼部传染途径为飞溅物-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鼻-眼传播、口-眼传播、手-眼传播及眼分泌物和泪液传播等。

三、新型冠状病毒眼病的临床表现

(一)眼部症状及体征

1.结膜炎:最常见的新型冠状病毒眼病为结膜炎。患者单眼或双眼发病,眼红、畏光、眼痛、眼痒、异物感、流泪,无明显视力下降。结膜炎可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首发病变或唯一病变。

2.眼部其他炎性反应性病变:浅层巩膜炎、葡萄膜炎,表现为眼红、异物感、眼痛。

3.眼部血管性病变:少数患者可出现视网膜血管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表现为无痛性视力下降或无光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表现为视物有固定性遮挡,视力下降,色觉异常,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微血管渗出或出血性改变。

4.视神经炎:视力急剧下降,伴眼球转动痛,可伴有脊髓炎。急性期过后,视力可有所恢复,但可遗留视野缺损。眼底检查见视盘水肿,可出现视盘周围下液体及脉络膜周围皱襞。急性期过后可有视杯与视盘直径比增大,视盘苍白,严重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

5.眼眶神经病变:少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并发眼眶神经病变,如Miller Fisher综合征,表现为第三颅神经麻痹,出现上睑下垂、复视、斜视,肌痛,面部及双下肢感觉异常,共济失调步态,眼球震颤。合并滑车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球运动落后。Adie瞳孔,表现为视物模糊、复视、瞳孔散大,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见瞳孔散大,胆碱能超敏试验阳性。

四、新型冠状病毒眼病的治疗及预防

(一)治疗

1.隔离:防止新型冠状病毒眼病患者及相关物品携带病原体进行传播。

2.药物治疗

(1)新型冠状病毒结膜炎:轻症者可自愈,无需药物治疗。症状较重者给予对症治疗。人工泪液,4次/d;可配合更昔洛韦滴眼液点眼,4次/d;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涂眼,1次/d,夜间使用。

(2)新型冠状病毒巩膜炎:可使用0.1%氟米龙滴眼液和不含防腐剂的润滑剂,如玻璃酸钠滴眼液,4次/d。

(3)新型冠状病毒葡萄膜炎、视神经炎、Adie瞳孔:可根据病情静脉注射甲泼尼龙(每千克体质量1.0~1.5 mg),或口服泼尼松,逐步减量。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Miller Fisher综合征: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

(5)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及危重型患者须同时积极进行全身对症治疗。

(二)普通人群防护建议

普通人群建议外出时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手-眼接触。在人群密集处可佩戴防护眼镜。对于既往具有眼部疾病、需要更多医疗服务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增加,有必要进行适当筛查,制定合理治疗眼病方案并控制就诊流程。

小结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变异病毒,其导致眼部病变的机制有待深入研究。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冠状病毒眼病临床表现多样,且眼表是病毒感染的潜在途径。疫情防控期间须重视眼部防护并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眼病的知识宣传,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眼病的规范化防控。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挂号可采用电话预约、网上挂号、微信、支付宝挂号。眼科张健教授的门诊时间:星期一、三、五全天,周二上午、周六下午。请您在线预约就诊时间。如在医院窗口挂号时,请说明您是找张健教授的,若无号源时可加号。如需住院治疗,张健教授可以尽力为您解决住院难的问题。祝您健康快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动动手指转发到你的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收获知识与健康喔!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张健
张健 主任医师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