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良嗣 三甲
陈良嗣 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医学随笔——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梨状窝瘘诊治的探索和创新之路(记“陈氏改良梨状窝瘘管切除术”获奖)

2315人已读

文章摘要:本文介绍了《“陈氏改良梨状窝瘘管切除术”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获得“2022年度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医疗新技术新项目一等奖”的探索和创新之路。

医学随笔——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梨状窝瘘诊治的探索和创新之路

(写在《“陈氏改良梨状窝瘘管切除术”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获得“2022年度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医疗新技术新项目一等奖”之际)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陈良嗣头颈腺体、先天疾病及儿童头颈外科工作室


2023年1月6日,本人主持的《“陈氏改良梨状窝瘘管切除术”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获得“2022年度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医疗新技术新项目一等奖”(附图1)。此项研究成果刚刚见刊于2023年1月《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回首历时10余年的梨状窝瘘诊治探索创新之路,殊为不易,仅此记录。

20230204:医学随笔——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梨状窝瘘诊治的探索之路_01.jpg

第一部分:《“陈氏改良梨状窝瘘管切除术”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简介

【既然有“内镜术式”,为何还要“颈部开放术式”?】

先天性梨状窝瘘(congenital pyriform sinus fistula,CPSF)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颈部鳃源性疾病,临床以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的反复下颈深部感染为典型表现,永除后患,依赖炎性静止期彻底手术。近年来,相对微创的内镜术式已渐被认可和推荐,但传统颈部开放术式(简称“传统术式”)依然不可或缺,某些时候甚至是唯一选项。

【为何改良?】

CPSF解剖复杂、并发症多(声带麻痹发生率可高达33%)、复发率高(4.9-50%)的现实困境长期制约了传统术式的应用,在实战及明晰CPSF瘘管走行、分段和毗邻解剖的基础上,我们改良传统术式,探索设计出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程序,并将之命名为“陈氏改良梨状窝瘘管切除术”。

2018年6月该技术被“广东省人民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认定为医疗新技术项目。

【改良及优势?】

此程序包括四个步骤,依次为:

第一、喉返神经解剖保护。采用“主动出击、逆行追溯、入喉段显露”的原则,解剖喉返神经,为后续瘘管彻底根治,清除路障。

第二、喉上神经外侧支解剖保护。采用恒定解剖标识定位、保护神经,避免以往传统术式对喉上神经外侧支的忽略与误伤。

第三、瘘管顺行解剖切除。提出“CPSF瘘管热区”概念,精准定位、精准解剖、精准切除,避免以往各种瘘管定位的困难操作、繁琐流程和定位欠准等弊端。此步骤也是整个改良术式的核心、灵魂和革命性突破,彻底颠覆当前瘘管辨识盲目、侥幸、被动、无奈的现状。

第四、甲状腺部分切除。基于瘘管实际走行认知,结合CPSF胚胎成因以及甲状腺原基融合特征,锁定甲状腺腺体内的瘘管穿行深度及范围,在保留大部分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前提下,彻底根除病灶,既避免残留,又预防潜在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

【疗效如何?】

从获批至今(2022年12月),采用此项技术共治疗141例CPSF(院内 64例、外院57例)。并发症如下:出血2例、伤口感染2例、暂时性声带麻痹3例(术后1月改善),无永久性声带麻痹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内(1-52个月)均无复发,治愈率100%。 疗效确切。

【意义】

此改良术式,不仅将传统术式化繁为简,更将步骤程序化,有的放矢、精准切除,为显著减少并发症、彻底消灭病灶避免复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战术方案。


第二部分:梨状窝瘘诊治的探索及创新

【微不足道】

在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发布的第十一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已知人类疾病有55000种。

在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发行的全国高等学校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9版)总共465页(16开)的篇幅里,隶属颈部疾病的鳃裂畸形章节尚不足一页,其中涉及CPSF的阐述更是惜字如金仅有两句,共129个字(包括空格和标点符号)。

显然,浩如烟海的人类疾病谱中,沧海一粟的CPSF微不足道。

【偶遇初识】

时光倒溯,20年前的我,对梨状窝瘘闻所未闻、视若路人。

2005年,一位4岁的委内瑞拉华裔(祖籍广东江门)男童因反复颈部肿痛,在当地始终无法治愈,慕名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求医。针对这一疑难病例,科室展开讨论:有的认为是颈部脓肿,有的倾向颈部淋巴结核,有的考虑甲状腺癌,还有的不排除恶性淋巴瘤……但谁也没有想到,这种“见非是见”,善于伪装的疾病,其实是一种罕见的鳃源性畸形——梨状窝瘘。

机缘巧合,接下来的两三年里,我又陆续偶遇几例类似患儿。好奇、求真、兴趣的驱使,这一罕见、复杂、令人困惑的先天疾患,逐渐被纳入我的临床视野。

【总是在耕耘,常常去探索,偶尔也创新】

2009年,我们汇集8年累积的8例完整资料,撰写第一篇CPSF的临床研究论著“先天性第四鳃裂畸形的诊断和治疗”,2010年10月见刊于《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年,我们申请的《先天性梨状窝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诊治研究》课题,有幸获得“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罕见疾病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2013BAI07B00)的纵向课题立项资助。

困惑于CPSF传统术式并发症多、复发率高,以及内镜电烧灼及化学烧灼复发率和潜在喉返神经损伤率高的事实,2011年,我们创造性地将微创、美容理念应用于CPSF的手术治疗,在国内首先开展“内镜CO2激光烧灼治疗CPSF”,2014年7月,该研究成果刊发于《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年9月,该技术 被“广东省人民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认定为医疗新技术项目 。2017年2月,该技术荣获“2016年度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医疗新技术新项目二等奖”。

实践中,CPSF的检查手段虽多样(下咽造影、CT、MRI、电子喉镜等),但受限于不同炎症时期、患者配合程度、阅片经验等因素,诊断特异性不高。2014年,我们将2013年国外报道的已应用于早期下咽癌筛查及术后随访的改良Killian法电子喉镜检查,探索性地应用于临床疑似CPSF患者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2017年6月,“改良Killian法电子喉镜检查在先天性梨状窝瘘诊断中的应用”,被“广东省人民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认定为医疗新技术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发布同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一直以来,CPSF的传统术式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挑战的头颈外科手术,根本原因在于术者对瘘管的真实走行、分段及毗邻解剖,缺乏透切、完整的认知。 2018年,我们在国内外,首次提出CPSF的“陈氏瘘管分段(Chen‘s subsection)”概念,系统阐述CPSF瘘管完整走行路径、瘘管分段、区域毗邻解剖规律,为外科实战中的瘘管精确定位、精细解剖和精准切除,奠定基础。该研究成果同年刊发于《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9年底,受中国妇幼保健学会微创分会儿童耳鼻咽喉学组邀请,我作为主要编写作者,参与国内首个梨状窝瘘指南——《儿童先天性梨状窝瘘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的编写制定,我们的多篇文献及上述分段概念被采纳,该指南刊发于2020年12月《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年6月,结合大宗数据,我们发布首个基于循证医学的“内镜CO2激光烧灼术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与颈部开放术式的对照研究”,见刊于《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年4月,为了提高内镜术式治疗后梨状窝瘘内瘘口一次治疗闭合率,同时降低或避免神经并发症。整合前期大量内镜CO2激光术式的经验及颈部开放术式的解剖认知,“改良内镜CO2激光梨状窝瘘切除术”,被“广东省人民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认定为医疗新技术项目。

第三部分:思考与感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医院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品牌竞争的重要途径。

医疗实践中,通过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医学技术、诊疗方法及相关产品,进而实现医学理论的创新与完善、诊疗技术的研发与改进,都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

医技创新,应以问题为导向,结合自身,选择切合实际的方向和着力点。以下为个人浅见(经验视角所限,难免偏颇 )。

【要善于捕捉灵感】

尽管有人说创意无处不在、俯拾皆是。可现实中,good idea遥不可及,苦思冥想也未必有答案。有时候,好点子可能源于异想天开或突发奇想,但更多地是来源于临床问题困惑的深度构思。有志者要不甘于现状、要勤于思考、善于挖掘、主动交流、聚焦临床、捕捉工作中稍纵即逝的灵感,创新还是会眷顾有心之人。以自身为例,正是通过首篇论著撰写背后的大量文献检索及综述,CPSF诊治诸多悬而未决的领域,激发了我们前赴后继的求知和探索。

【勿以事小而不为】

创新项目的选择和定位,要摒弃“大事做不得、小事不肯做”,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心态。高科技、大项目、上档次,固然备受瞩目、冠冕堂皇,然而,那些源自临床实践、润物细无声的“矮挫小”,一样可以让患者获益。创新不妨从细微之处着手,穿越周期,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曾经,在我们闯入CPSF这一棘手、充满不确定的疾病领域时,也有德高望重的前辈对此研究方向不予认可,甚至还有同事戏谑此类疾病为“垃圾病种”。历经十余年的沉淀,事实证明小病种也有大乾坤。

【咬定青山不放松】

创新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不要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不要滥竽充数、鱼目混珠;不要无风起浪、无中生有。医技创新,要务真求实、脚踏实地;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宁可十年挖口井,莫要一年挖十坑。艰难探索中,挫折与失意如影随形:也曾科研课题名落孙山;也曾工作遭受谩骂攻击;也曾文章投稿屡遭退稿。即便如此,我们信念如一,哪里跌倒,哪里爬起,屡败屡战,咬定青山不放松。

【众人拾材火焰高】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创新不可孤军奋战,单打独斗犹如蚍蜉撼树,需要组建志同道合的团队,齐心合力;创新也不可独孤求败,个人前沿的理念、成熟的想法,要共分享,齐进步,不要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是理想的多赢。十余年间,我们搭建、培育了小而精的“头颈先天疾病及儿童头颈外科”亚专业团队,成员稳定、结构合理,上下一心,既保证医疗工作正常运行,又保证创新质量。

【创新就是品牌建设】

创新,是医生品牌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专、人专我转”的锐意探索,围绕CPSF诊治的医技创新,我们开展课题申请、临床研究、论文撰写、科普宣教、专利申请、继教办班和基层帮扶,推广普及新技术,创建国内独树一帜的专病诊治。特色品牌的塑造也反哺临床。多年来,团队每年诊治各类头颈先天疾病300余例。鳃源性畸形中,超过50%的诊治受众来自广东省外,覆盖除西藏外所有省份。诊治病种繁多,众多少见病和罕见病,在我处均成为“常见病”。

【结语】

梨状窝瘘诊治探索之路,也是不断创新之路。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让患者真正获益的梨状窝瘘探索和创新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更不因一等奖的获取而画上句号。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文末,仅以毛教员的《忆秦娥·娄山关》作为结尾。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附相关科普文章】

如需了解梨状窝瘘的相关知识,可参考以往的系列文章(《匠心所致,不能?可能!(一例复发性梨状窝瘘)......》《先天性梨状窝瘘的“前世今生”》《先天性梨状窝瘘有问必答:术前篇》《先天性梨状窝瘘有问必答:手术篇》《先天性梨状窝瘘有问必答:术后篇》《守得云开见月明,梨状窝瘘颈部开放手术可以按图索骥了》《跨越1300多公里,他终于找到了能治好儿子的大夫!》《“窦娥冤”,不是所有的颈深间隙感染都源自梨状窝瘘(写在350例梨状窝瘘诊治完成之际)!》《读懂B超,慧眼识瘘(梨状窝瘘)》《梨状窝瘘可能误诊为哪些疾病?》《梨状窝瘘致命否?》《罕见的双侧梨状窝瘘》《梨状窝瘘可以自愈吗?》《儿童先天性梨状窝瘘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性”相近,“表”相远:新生儿梨状窝瘘,不一样的梨状窝瘘!》《在这里,梨状窝瘘“不罕见”(写在500例梨状窝瘘诊治完成之际)!》《内镜CO2激光烧灼术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与颈部开放术式的对照研究》《梨状窝瘘的左邻右里》《影像阴性,可以排除梨状窝瘘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趣聊:梨状窝瘘假性瘘道及外瘘口变更》《由冬至夏,穿越大半个中国来找你(记一例新疆梨状窝瘘患儿的诊治)》《刨根问底,内镜CO2激光治疗梨状窝瘘的若干疑惑》《不畏疫情、辗转求医,只为与纠缠19年的梨状窝瘘断离舍》《拿什么来拯救你,复发性梨状窝瘘(写在600例梨状窝瘘诊治完成之际)》《说好的“经口内镜术式”呢?怎么就改了?(记一例出生12天的新生儿梨状窝瘘诊治)》《无症状梨状窝瘘,甲状腺癌诊治路上防不胜防的“坑”!》等)。

End

文:陈良嗣头颈腺体、先天疾病及儿童头颈外科工作室

广东.广州

终稿于2023年2月4日(癸卯立春)

(ILMSS、GBO)

如需解惑和帮助,可识别以下二维码,网络问诊或电话咨询。

陈良嗣
陈良嗣 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