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颅手术切除颅内星形细胞瘤,挽救患者生命,但肿瘤原因不明
文章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位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就诊的老年男性,经过手术成功切除颅内星形细胞瘤,改善了患者的肢体功能。同时提醒大家,平时有头痛、头晕、肢体无力等问题,或者检查发现颅内有病变,一定要到神经外科就诊评估、及时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摘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月余”就诊的老年男性,检查后考虑是颅内星形细胞瘤;患者担心自己以后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心理压迫很大。我们通过手术成功切除了颅内肿瘤,改善了患者的肢体功能。在此叮嘱大家:平时有头痛、头晕、肢体无力等问题,或者检查发现颅内有病变,一定要到神经外科就诊评估、及时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基本信息】男性,69岁
【疾病类型】星形细胞瘤-原因
【就诊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就诊时间】2021-7
【治疗方案】全麻下行荧光辅助-右侧额岛叶-胼胝体肿瘤切除+骨瓣复位固定术。
【治疗周期】住院12天,每3个月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全切肿瘤,术后肢体功能改善。
一、初次面诊
患者是个老年男性,由家属搀扶进入诊室。经过详细问诊,了解到: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侧肢体肌力下降、活动不利,身体向左侧倾斜;症状逐渐加重,发作时不伴头痛、恶心、呕吐、头晕、癫痫发作等症状。2021年6月3日于外院就诊,行头颅MRI:提示颅内占位病变。当地医院认为手术风险高,建议患者上级院就诊。患者为了进一步诊治来我门诊就诊。
这时患者内心充满了恐惧,意识到病情已非常严重,而且担心自己以后偏瘫、生活不能自理。我告诉患者,这个肿瘤应该手术,而且术后神经功能很大概率可能改善;患者稍微得到了安慰。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还可以,但精神状态不太好。查体:神清,精神可,言语流利,高级智能检查正常。双耳听力粗测下降。双眼近视,自诉近期视力下降,视野粗测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射存在。眼睑无下垂,双侧额纹对称,双眼闭目有力。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右偏。味觉未查。四肢肌张力不高,右侧肌力V级、左侧肌力Ⅳ级,共济运动:左侧指鼻、跟膝胫试验(+),右侧正常;Romberg征(-),无异常姿势及步态。左侧上下肢浅感觉减退。左侧腱反射活跃,右侧腱反射正常。左侧Babinski征(+)。
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进行头颅MRI检查,结果提示:右侧额岛叶-胼胝体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大小约5.9*4.2*6.2cm,呈混杂等长T1、混杂长T2信号,中央部可见明显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呈现不均匀花环状强化,中央囊变坏死区未强化。肿瘤周边脑组织水肿明显,双侧侧脑室明显受压变形、移位,中线结构左偏。双侧大脑半球多发陈旧性梗塞可能。

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并结合头颅检查的结果,初步诊断为右侧额岛叶-胼胝体胶质瘤。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完善血常规、生化、凝血、心电图等常规术前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排除手术禁忌症。建议患者进行手术、切除肿瘤,缓解神经压迫、改善神经功能,明确病理性质、积极完善治疗。
术前向患者和家属充分讲解了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相关的风险,征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和配合。在充分完善术前相关准备工作后,在全麻下进行了荧光辅助-右侧额岛叶-胼胝体肿瘤切除+骨瓣复位固定术,手术顺利,耗时4小时。患者清醒后安返病房。术中冰冻病理:提示胶质瘤。术后肿瘤标本送病理学检查。
术后给予患者头孢呋辛预防性抗感染治疗24小时,并给予脱水、止血、止吐、保护胃粘膜、补液支持等对症冶疗,患者恢复顺利。
三、治疗效果
术后病人恢复良好,体温正常,术后第2天恢复流食、第4天下床活动。查体:神志清,意识良好,应答切题。视力视野粗测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4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肌力V级、左侧肌力V级;自诉左侧肌力较前明显改善。术后第4天复查头颅MRI:提示肿瘤切除彻底,未见异常。术后第8天切口拆线,,顺利出院。病理结果: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 Ⅲ级)。

四、注意事项
1、手术前积极配合医生调整身体状况,保证充足的睡眠。
2、术前配合医生完善头颅CT、MRI等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变部位和范围,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3、术后做好手术切口管理,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咳嗽打喷嚏。
4、术后严格根据医嘱用药,降低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5、出院后注意休息,注意清淡饮食,均衡营养,避免过度用眼,保证充足的睡眠。
6、出院后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畅、心情舒畅,。
7、出院后,如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及时就近就诊。
8、出院后放疗科完善后续同步放化疗,放疗结束后我科化疗。
9、3个月后回院复查头颅MRI等。
五、星形细胞瘤的发病原因和个人感悟
星形细胞瘤是我们常说的“胶质瘤”的一大类,是颅内最常见的神经上皮源性肿瘤。其病理级别分为1~4级:其中1级为良性,病变相对局限,比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2级星形细胞瘤表现为广泛浸润,但分化良好,为低度恶性;3级星形细胞瘤为间变性,病变常呈弥漫性,其恶性程度相对较高;而4级星形细胞瘤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常常伴有肿瘤局部的坏死和囊变,其恶性程度最高。
胶质瘤的的发病原因和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尽管每年有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章发表,但此类肿瘤的具体发生机制和相关诱因仍是个谜。但总结起来,其发生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
第一、遗传因素。有一些疾病,比如神经纤维瘤病,或者是结核性的硬化性的疾病,是脑胶质瘤的遗传易感因素。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脑胶质瘤的发生率比普通人要高。
第二、环境因素。环境的因素与胶质瘤的发生有关,比如说电磁辐射,或者长时间电脑产品、手机的使用,化学物质刺激等,可能与胶质瘤的产生相关。
第三、感染因素。大部分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多数有巨噬细胞病毒感染,而且从病理学上发现胶质母细胞瘤病理标本里面有巨噬细胞病毒感染的证据。
第四、外伤因素。既往有颅内损伤的部分患者,在多年后脑内软化灶可能发生恶变、形成胶质瘤,可能与局部胶质细胞异常增生和细胞突变有关。
第五、其他。
胶质瘤的治疗原则以最大化肿瘤切除为前提,肿瘤切除程度与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颅内多发胶质瘤也是如此;因此手术应争取在不导致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全切肿瘤。
本例患者肿瘤巨大、累及岛叶和胼胝体;患者病史短、症状进展快,恶性程度高,因此我们还是选择了整块切除肿瘤。幸而患者术后神经功能保护良好,症状得到改善。在此叮嘱大家:平时有头痛、头晕、肢体无力等问题,或者检查发现颅内有病变,一定要到神经外科就诊评估、及时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本文是孟肖利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