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
文章摘要:输液外渗在临床中很常见,处理不当会给病人增加痛苦,造成病人不可挽回的损失。本文介绍了药物外渗造成的皮肤坏死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输液外渗在临床中很常见,处理不当会给病人增加痛苦,造成病人不可挽回的损失。
因输液的种类很多,所渗漏的药物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的后果,一般的盐水、葡萄糖、抗生素等危害不大,除局部会肿胀几天外,一般不会有大的损失,而一些血管活性药物,比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或一些肿瘤化疗药物,往往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会出现皮肤坏死,溃疡形成。感染后处理不好会造成系统性的感染,增加病人的痛苦。
下图的这位患者就是因为输注去甲肾上腺素后外渗,造成右前臂伸侧片状瘀斑,皮肤灶状坏死,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作为一个伤口医生要全面去评估,正确处理,这样会把病人的损失降至最低。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提前跟病人和家属做好沟通,将来这种情况愈合的趋势是炎症收敛、组织分界、结痂脱落。还有有一部分人因为面积大,加上药物的作用致皮肤部分坏死,结痂脱落后,会留一个慢性的溃疡,再经过换药才能愈合。如果病人高龄全身情况差,这种治疗会持续几个月,要让他们有一个思想准备。
药物外渗造成的皮肤坏死,往往是皮肤全层、皮下组织和深筋膜层的破坏,深筋膜下方的组织是好的。愈合时间可能会很漫长,主要是因为病人状况太差,有人会把这种情况的出现认为瘀斑,一种皮炎,交代病情时不充分或对会出现的后果估计不足,将来分界的时候皮肤出现坏死,病人会误认为治疗过程中病情在加重,或认为我们的治疗方法不得当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其实开始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皮肤已经坏死。
具体怎么处理这种情况比较合适呢?
药物刚开始渗漏的时候,因药物的刺激会造成局部的炎症反应,皮肤坏死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个时候一个是预防感染,再一个就是改善组织活力,另外减轻水肿也很重要。可以考虑外用黄柏液湿敷每天两次,每次20分钟,敷后外用含壳聚糖、表面活性剂、季铵盐类等这类的敷料,达到改善组织活力,预防感染的目的。另外抬高患肢,握拳运动,配合口服马栗种子、地奥司明等,减轻上肢的水肿,对预防感染、组织修复起到辅助作用。如果能买到功能性的敷料,比如保愈美,则效果会更明显。

右前臂伸侧,不规则片状瘀斑,周围色淡,中间色深,皮肤轻度肿胀。
本文是黄二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