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肝门部胆管结石嵌顿的手术处理
文章摘要:肝门部胆管结石一般在胆管切开后通过取石钳或胆道镜取石,结石过大时可通过钬激光或液电碎石后取出。取石后再行狭窄环切开整形及胆肠吻合。但若遇到肝门部胆管巨大结石嵌顿,需采用围肝门技术暴露结石嵌顿处的肝内胆管,切开该支胆管方能取出结石。
肝门部胆管结石一般在胆管切开后通过取石钳或胆道镜取石,结石过大时可通过钬激光或液电碎石后取出。取石后再行狭窄环切开整形及胆肠吻合。但若遇到肝门部胆管巨大结石嵌顿,取石及碎石均无效时,需采用围肝门技术暴露结石嵌顿处的肝内胆管,切开该支胆管方能取出结石。
【病史摘要】
1. 主诉: 反复中上腹痛伴发热4月余
2. 现病史 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8.7℃,伴右上腹轻度胀痛,无寒战,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二便正常,前往外院就诊,超声提示“肝内胆管多发结石”,给予抗炎补液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一周后上述症状再次发作,抗炎补液治疗有效。25年前行胆囊切除术。
3. 体格检查: 皮肤巩膜无黄染,上腹部可见陈旧手术疤痕,触诊软,无压痛、肌卫和反跳痛,未及包块。
4. 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ALT 47U/L,AST 29U/L,白蛋白43.4g/L,γ-GT 144U/L,AKP 194U/L,TB 9.4umol/L,DB 3.5umol/L。
(2)血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CA50等均在正常范围内。
(3)全血分析、凝血功能、肾功能、血气分析均在正常范围内。
5. 影像检查
(1)上腹部增强CT:肝内外胆管扩张,左右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胆管炎;肝门部局部胆管壁增厚(图1)。
(2)上腹部MRI+MRCP:肝内外胆管扩张,左右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胆管炎(图2)。

图1 腹部CT: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肝门部局部胆管壁增厚


图2 MRI+MRCP: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内胆管多发结石
【疾病诊断】
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IIa型)
【手术规划】
肝门部胆管切开取石+肝门胆管成形+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手术要点】
1. 中上腹正中切口,逐层进腹,分离腹腔内粘连,寻找肝十二指肠韧带。
2. 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解剖胆总管,显露左、右肝动脉和肝固有动脉,予以保护。
3. 穿刺证实胆总管后,纵向切开胆总管,胆道镜探查胆总管远近端。
4. 切断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左冠状韧带、左三角韧带和右冠状韧带,充分游离肝脏。
5. 降低肝门板,进一步显露肝门。继续向肝门纵向切开,可见狭窄环和肝门部嵌顿结石下缘。
6. 取石钳无法取出肝门部嵌顿结石。
7. 沿正中裂超声刀切开肝脏(切开范围为前1/3),CUSA刀逐层深入,所遇管道均予缝扎或结扎,肝创面出血点仔细结扎,至第一肝门,敞开肝门板,充分暴露左右肝管汇合处。
8. 判明肝固有动脉分支和门静脉分支左向右,分别切开左右肝管狭窄环,取出肝门部嵌顿结石。
9. 反复加压冲洗左右肝管,直至无结石涌出。
10. 横断胆总管,远端缝闭。
11. 将左右肝管开口用5-0 PDS线整形,然后用5-0 PDS线粘膜对粘膜、连续外翻缝合的方法与空肠吻合。
术后保肝治疗。术后无并发胆漏。术后6天拔除引流管,11天拆线、出院。
【评论】
肝内胆管结石疾病的主体在肝内胆管,但处理的突破点在肝门,因为狭窄大多位于肝门胆管,狭窄环上方胆管的“挡门石”也位于肝门胆管。在解剖肝门胆管时更重要是解剖肝固有动脉、左肝动脉、中肝动脉、右肝动脉及门静脉,虽然在疤痕组织中解剖有一定困难,但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误伤血管造成术中大出血,将导致手术失败,误缝肝动脉将导致术后严重并发症。
该病例采用了围肝门外科技术处理肝门部胆管狭窄和结石嵌顿。首先通过肝门板降低技术,充分显露肝门胆管。循胆管断端向肝门方向解剖,探查胆管狭窄环。由于通过肝门板降低技术,仍无法充分显露肝门胆管和狭窄环,取石“挡门石”,故采用肝中裂劈开技术敞开肝门板,此时可充分显露狭窄环并切开。因此,利用围肝门技术敞开肝门板,打开狭窄环,既为取石钳或胆道镜进入进行取石与碎石提供路径,又为精确的胆肠吻合提供吻合空间。
对于弥漫性肝内胆管结石不合并肝叶萎缩者,取净结石是关键,不应考虑切肝,为将来治疗预留空间。可通过胆道镜碎石取石,亦可置入导尿管,用手指堵住该段胆管开口,用水加压冲洗。经几次胆道冲洗取石后,再用胆道镜检查,以取净残余结石。手术结束前应再次应用胆道镜检查胆管,并用B超检查有无残余结石,可大大提高结石的取净率。
本文是陈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