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具权威性!涵盖24项推荐意见的中国甲状腺相关眼病指南(2022年)转载
文章摘要:本文介绍了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诊断、分级和治疗等方面的推荐意见,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甲状腺学组. 中国甲状 腺相关眼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 年)[J]. 中华眼科杂志, 2022, 58(9): 646-668. DOI: 10.3760/cma.j. cn112142-20220421-00201.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诊断与分级
推荐意见1:TAO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眼部表现、甲状腺功能或甲状腺相关抗体异常、眼眶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眼病(1A)。
推荐意见2:TAO应进行疾病活动性分期和疾病程度分级(1A)。
推荐意见3:TAO疾病活动性分期建议采用CAS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结合的方式(2B)。
TAO的管理
推荐意见4:建议设立MDT门诊,统一管理TAO患者(1B)。
推荐意见5:对于活动期TAO,建议采用统一的患者自我报告与临床医师报告相结合的疗效评估标准(2B)。
推荐意见6:TAO患者应戒烟,同时控制其他危险因素(1A)。
推荐意见7:应使TAO患者尽快恢复甲状腺功能正常并维持稳定,尽量避免甲减。无论原发性甲减、还是131I治疗后或甲状腺切除手术后甲减,均应给予左甲状腺素及时纠正(1A)。
TAO的治疗
推荐意见8:治疗甲亢的方法包括ATD、131I治疗和甲状腺切除手术。对于非活动期TAO患者,3种方法均可选择治疗甲亢。对于具有高危因素(吸烟、严重甲亢、高水平TRAb、新发TAO)的TAO或轻度活动期TAO患者,行131I治疗甲亢的同时应给予糖皮质激素以预防TAO加重(1A)。
推荐意见9:对于中重度活动期TAO患者,首选ATD或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甲亢。威胁视力的TAO患者应优先进行眼病处理,首选ATD控制甲亢(1B)。
推荐意见10:TAO患者须全程进行眼部支持治疗,对于眼压升高的患者,在排除青光眼后,建议优先治疗原发疾病,大部分患者眼压可下降至正常(1B)。
推荐意见11: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治疗是中重度和极重度活动期TAO的一线治疗方法(1A)。
推荐意见12: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治疗的每个疗程用量不应超过8g,应进行治疗前筛查和治疗中监测,以避免或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1A)。
推荐意见13:对于病情复杂的中重度活动期TAO,采用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治疗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口服,可提高疗效(1A)。
推荐意见14: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第6周评估无疗效甚至病情加重,或12周疗程结束后4周仍处于中重度活动期,应启用二线治疗方法。可依据个体差异、疗效、安全性、费用、药物可及性和患者的意愿等因素,选择适当的二线治疗方法(1A)。
推荐意见15:中重度活动期TAO的二线治疗方法包括重复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治疗(按照一线治疗方案);采用 RTX、替妥木单克隆抗体和托珠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口服或静脉滴 注联合环孢素、甲氨蝶呤或硫唑嘌呤(1A)。
推荐意见16:眼眶放射治疗是中重度活动期TAO的二线治疗方法,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获得更好的疗效(1A)。
推荐意见17:建议采用三维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妊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禁用,年龄低于20岁患者谨慎使用(1B)。
推荐意见18:非活动期或病情稳定半年以上TAO可选择手术治疗。若需行多种手术,应先行眼眶减压手术,再行斜视矫正手术,最后行眼睑矫正手术(1A)。
推荐意见19:对活动期极重度TAO(DON或严重暴露性角膜病变),若非手术方法治疗无效,则应积极行眼眶减压手术等治疗,以挽救视功能(1A)。
推荐意见20:根据TAO的症状及其程度,个性化选择眼眶减压手术的方式,进行梯度减压(1A)。
推荐意见21:对于出现DON的TAO,应立即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治疗,若1~2周内视力无提高甚至下降,则须尽快行眼眶减压手术;若视力提高,则在密切监测视功能的同时,继续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治疗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1A)。
推荐意见22:对于出现角膜溃疡和穿孔的TAO,应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减轻角膜暴露,并针对特定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有条件时应尽快行手术治疗(1B)。
推荐意见23: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的TAO,应治疗相应疾病至病情平稳后再开始进行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治疗(1A)。
推荐意见24:TAO合并骨质疏松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应同时给予相应的诊疗(1A)。
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甲状腺相关眼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详见43例患者治疗前后对照图片,见以下链接
https://m.haodf.com/neirong/wenzhang/9391840754.html?os=a
指南链接:http://rs.yiigle.com/CN112142202209/1423362.htm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