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队合作】累及第1-3肋的胸壁肿瘤整块切除+胸壁重建
文章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例胸壁肿瘤的手术治疗及LARS韧带重建的病例,详细描述了手术过程和术后病理结果,同时对胸壁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总结。
病例简介
患者:刘某,男,45岁。
主诉:右侧肩部不适6月,加重伴胸痛2月。
现病史:患者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肩部不适,伴疼痛,不伴肩关节活动受限,不伴上肢麻木,2月前上述症状加重,伴右侧胸前疼痛,不伴憋气及呼吸困难,后于我院就诊,行影像学检查发现右侧胸壁肿瘤,后行穿刺,病理结果示“梭形细胞恶性肿瘤,形态倾向肉瘤”。后于肿瘤科行术前辅助放疗和安罗替尼治疗,现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
目前诊断:右侧胸壁肿瘤
术前讨论:患者右侧胸壁恶性肿瘤,累及第1-3肋,一方面:由于第1肋位置隐匿,前上方锁骨覆盖,显露困难,周围毗邻锁骨下血管及臂丛神经,肿瘤的切除难度风险较高,且肿瘤累及部分胸骨,术中需一并切除;另一方面:肿瘤突入胸腔,势必与胸膜及肺组织黏连难以分离,术中可能切除部分肺,需与胸外科共同完成手术,同时肿瘤切除后胸壁缺损巨大,需要牢靠的重建胸壁。拟行胸壁肿瘤整块切除+LARS韧带胸壁重建。
术前检查
胸部增强CT:右上前胸壁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密度较均匀,不均匀强化,边界较清,大小约89mm×58mm×60mm,边界较清,累及右侧第1-3前肋,可见骨质破坏,第二肋前段消失。体积较前部分减小。

胸部MR:右侧前胸壁可见团块状混杂T1混杂T2信号影,大小约85mm×56mm×65mm,右侧第2前肋骨质明显破坏,第3前肋局部骨质破坏。


术前设计


肿瘤切除
手术在胸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兄弟科室的保驾护航下顺利完成。
术中由骨肿瘤科岳斌主任、胸外科徐林浩主任完成右侧胸壁(第1-3肋+部分胸骨)及部分累及的肺组织一期完整切除,同时利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胸壁缺损,未出现并发症!
术后病理:(右胸壁)恶性肿瘤,意见为恶性间皮瘤(局限性,肉瘤样,大小8*7*4cm),肿瘤侵犯肋骨,部分区域与肺膜粘连,但未侵至肺实质未累及骨断端及肺断端。免疫组化结果:CK(-),WT-1(灶+),Calretinin(+),D2-40(+),Brg1(+,未缺失),CD34(-),STAT6(-),MUC-4(-),SATB2(弱+),S-100(-),Desmin(-),GATA3(-)。



病例总结
胸壁肿瘤可为良性或恶性,可原发于胸壁,也可源于原发性肺肿瘤或转移病灶的直接扩张,原发性胸膜恶性肿瘤也可侵犯胸壁。胸壁肿瘤切除术是对外科医生具有挑战的手术,尤其颈胸交界处的胸壁肿瘤,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众多,深面毗邻胸腔内重要脏器,可能导致严重的术后肺功能不全、血管神经损伤等。约55%的胸壁肿瘤为恶性,包括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瘤、恶性间皮瘤等。
胸壁原发恶性肿瘤通常需行局部扩大切除术,肿瘤的整块切除可提高患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本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胸前壁,肿瘤体积较大,侵犯三根肋骨及部分胸骨。我们选择使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胸壁缺损。LARS (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韧带增强及重建材料,其设计依据“仿生学原理”,内部结构与人体正常的韧带纤维结构相似,关节内的纵形纤维有弹性但不会被拉长,有强大的抗疲劳能力并允许人体细胞长入,从而达到修复重建的目的。本例手术中,我们将LARS韧带分别缝合固定到第1-3肋和胸骨残端,同时将胸壁肌肉缝合固定到Lars韧带,实现了良好的软组织覆盖,弹性并牢固的重建患者胸壁。
近年来,青大附院骨肿瘤科骨肿瘤MDT模式不断推广与成熟,除了与影像科、病理科、肿瘤内科、放疗科、介入科等专业定期开展疑难病例讨论,也与胸外科、血管外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等兄弟科室建立联合手术模式,为胶东半岛骨与软组织肿瘤疑难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平台和希望。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目前已成为我科的特色医疗技术之一。
本文是郑炳鑫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