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鹏
主任医师
中山三院
耳科
“老年性耳聋”仅仅是“听不清”吗?——其与脑萎缩、老年痴呆等疾病密切相关
150人已读
文章摘要:老年性听力损失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耳科疾病、遗传因素、噪声损伤、耳毒性药物以及代谢性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的听觉功能下降的总称。本文介绍老年性听力损失的危害和影响。
“老年性听力损失”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耳科疾病、遗传因素、噪声损伤、耳毒性药物以及代谢性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的听觉功能下降的总称。传统意义上的“老年性耳聋”又称年龄相关性耳聋,它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器官衰老、退化,逐渐发生的进行性听力减弱,通俗来说就是“人老了耳背”。
据世界各地调查研究显示,老年性听力损失的患病率高达30%~60%,生活中出现听障的老人,会变得淡漠、迟钝、不愿意与人交流。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下,会产生极大的孤独感和与社会隔离的错觉。听力障碍还会造成出行不便等一系列问题,生活质量直线下降。长此以往,老人会出现明显的偏执、抑郁、焦虑等异常情绪,这种情绪也会传递给子女或者伴侣,影响家庭和谐,更严重的还会加快老人智力衰退。有研究表明,老年性耳聋与脑萎缩、老年痴呆呈正相关,听障程度越重,老年痴呆发病率也越高。此外,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通常伴有耳鸣,多表现为持续性高调耳鸣,严重者可影响睡眠质量,出现互为影响的恶性循环。同时听力损失也会增加老人跌倒的风险。
本文是李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