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为什么要做介入球囊扩张手术(BPA)
文章摘要: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一种有可能治愈的类型,治疗方案包括介入手术和开胸手术,费用分析显示BPA介入治疗的性价比更高。
被诊断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还是蛮幸运的,首先这个疾病,目前在国内,认知度还不是太高,漏诊、误诊不少见,你被正确诊断还是幸运的,其次在肺动脉高压患者群体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相当幸运的,因为这是一种有可能治愈的类型。
然而CTEPH患者平均肺动脉压如果超过50mmHg,5年生存率不到15%。
治愈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介入手术,即在大腿根部穿个针,通过球囊扩张闭塞、狭窄的肺动脉,达到开通血流、降低肺动脉压力的目的,另一种治疗方案是开胸手术,即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
PEA手术创伤巨大,技术难度极高,目前国内开展良好的医院不多。BPA介入手术,目前开展的医院逐渐增多。当然,以上两种手术适合的病人有一定差异,简单来说,如果堵塞的是肺动脉主干,适合PEA,如果是相对小的肺动脉分支则更适合BPA。通过逐次BPA介入治疗,病人肺动脉压力可逐渐下降甚至恢复正常。
另外从花费的角度分析,如果肺动脉高压持续,降肺动脉压力的药物昂贵,且疗效一般,虽然一次BPA总费用一般在2-3万左右,但如果一次BPA能达到肺动脉压力下降5mmHg的疗效,其性价比也远超药物治疗了。以目前疗效最确切的利奥西胍为例,服药后一般也就能下降5mmHg,而服用该药一年的花费可能要1万,而且是治标不治本的。如果持续严重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逐渐受损,生存期严重缩短,生活质量越来越差,经常需要住院。
本文是杨明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