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姚玉强 三甲
姚玉强 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神经外科

椎管内肿瘤一二三

362人已读

文章摘要:椎管内肿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规诊疗范围,本文介绍了椎管内常见的肿瘤性病变、治疗方式和费用预估。

椎管内肿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规诊疗范围,虽然椎管内肿瘤的发病率低于颅内肿瘤,但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年来随着核磁等技术的普及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椎管内病变越来越早期的发现,本篇暂不讨论脊髓血管畸形、先天性神经管发育畸形、椎管内囊肿等非肿瘤性疾病,仅介绍椎管内常见的肿瘤性病变。

(一) 常见的椎管内肿瘤有哪些?


椎管内肿瘤的分型(1、硬膜外肿瘤;2、髓外硬膜下肿瘤、3、髓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一般根据肿瘤的起源部位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和硬膜外肿瘤,髓内肿瘤最常见的是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相对来讲室管膜瘤跟脊髓尚有一定的分界,实现全切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且症状越轻微,预后越好,所以应该早发现早治疗,而星形细胞瘤一般和脊髓分界不清,不容易做到全切,术后常需要放化疗等辅助治疗。髓内不常见的肿瘤还有海绵状血管瘤和血管网织细胞瘤,这里不再展开。还有一类髓内肿瘤是位于脊髓圆锥(即脊髓末端)的表皮样囊肿、皮痒囊肿、畸胎瘤等,这一类肿瘤可单独存在,亦可合并部分神经管发育畸形,肿瘤大部分位于脊髓圆锥髓内,亦可突出于脊髓外形成部分髓内部分髓外的表现,这一类肿瘤全切困难,容易复发,但患者大小便障碍往往比较严重,一经发现还是应该尽早手术,总之,相对于髓外硬膜下肿瘤和硬膜外肿瘤来说,髓内肿瘤多是中枢神经细胞来源,肿瘤常常与脊髓分界不清,手术风险较高。

最常见的髓外硬膜下肿瘤是神经鞘瘤和脊膜瘤,在肿瘤比较小的时候一般没有什么症状,待肿瘤增长到一定程度压迫脊髓就会出现肢体感觉麻木、无力、大小便障碍等症状,故肿瘤一经发现,往往症状已经很明显了,需要尽早手术治疗,髓外硬膜下肿瘤因为肿瘤来源于脊髓外的神经或蛛网膜,故一般与脊髓粘连不算紧密,手术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往往预后较好。髓外硬膜下不常见的肿瘤还有粘液乳头性室管膜瘤、血管网织细胞瘤、颅内肿瘤种植性转移等,总体预后与神经鞘瘤和脊膜瘤相似或稍差。

硬膜外肿瘤则不一定为神经细胞来源,常见的硬膜外肿瘤有血管瘤、脂肪瘤、转移瘤、淋巴瘤等,以及一些骨性或软骨来源肿瘤,亦常见如游离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囊肿、出血、炎症等非肿瘤性病变,预后则与具体病理类型相关,差异比较大。

还有一部分椎管内肿瘤会跨两个或三个解剖间隙,如很多神经鞘瘤会沿椎间孔突出到椎管外,形成哑铃型的肿瘤,即部分位于椎管内(常位于髓外硬膜下或硬膜外),部分位于椎间孔、部分位于椎管外。这一类肿瘤的治疗往往需要经过多个解剖间隙来完成。

(二) 椎管内肿瘤的治疗方式

总体来说,椎管内肿瘤一经发现需高度重视,如出现明显的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症状,则应积极治疗,大部分椎管内肿瘤的预后还是比较好的,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是后正中入路棘突椎板切开复位+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手术的优点是暴露好,通过椎板切开复位达到解剖复位,减少正常组织的去除和死腔形成,以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性,通过我们的观察随访,发现复位的椎板很多可以愈合,目前此项技术是我科最常用的手术技术。针对于部分小的肿瘤或椎间孔肿瘤、椎管外肿瘤,有时也会采取椎板间、半椎板或肌间入路的手术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当然,对于跨越两个或三个解剖间隙的巨大肿瘤,本身就存在着骨破坏和脊柱不稳定,手术需要联合固定,以保证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或侧弯的产生。近年随着解剖研究的深入,我们亦开展了一些新的技术来减少骨破坏,如颈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前后联合入路,胸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胸腔镜和显微镜联合入路等。

(三) 椎管内肿瘤的治疗费用、预后等

综上所述,大部分椎管内肿瘤如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大都比较好,且费用适中,如采取椎板切开复位技术,费用大概在6万左右,医保报销后个人需要支付的费用大概在1-3万左右(根据各地医保政策不同而异),部分适合椎板间入路或肌间入路的肿瘤费用更低,当然,对于复杂的高颈段肿瘤或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因为后续的治疗周期比较长或需要内固定治疗,需要的费用可能会多一些。目前我科每年开展各类椎管相关肿瘤数百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您有更多问题,欢迎线上、线下咨询。(欢迎转载,北京积水潭医院姚玉强副主任医师门诊时间:周三上午(回龙观院区)、周三下午(新龙泽院区)、周五上午(新街口院区))

姚玉强
姚玉强 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