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肉少带来5大危害,4招自测,3招帮您“存肌肉”!
文章摘要:肌肉是我们身体健康的盔甲,肌少症带来的危害包括跌倒、骨质疏松、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本文介绍了肌肉减少的警示信号及预防方法。
医学顾事
3周前 · 中华医学会理事 神经外科教授
关注

肌肉是我们身体健康的盔甲,它随人体的生长发育而增长,30岁左右达到最高峰,随后开始逐年减少。到60岁,肌肉含量仅相当于年轻时的75%,若不及时储存肌肉,会带来诸多健康隐患,小心背后隐藏着另外一种疾病——肌少症。
肌少症带来的危害:
1.跌倒
肌肉的减少和肌力的下降会使老年人下肢力量减弱,平衡感降低,导致老年人站立困难,使跌倒的风险增加3倍,老年男性致残率增加4.6倍、女性增加3.5倍,并影响抗病能力和疾病的恢复。
2.骨质疏松与骨折
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关联紧密,肌肉含量、强度及功能下降可显著增加骨质疏松风险,是引起跌倒及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3.肥胖
1千克肌肉能让人体多消耗50~100大卡的热量。肌肉少,基础代谢率降低,热量消耗减少,脂肪堆积,就易引起肥胖。
4.诱发心血管疾病
血液通过心脏收缩运送到血管中,如果肌肉不发达,导致收缩力不足,就不能有效挤压血管使血液上行,并顺利回流到心脏,从而诱发心血管病。
5.生活能力差、死亡率高
老年人可能因为肌少症失去自理能力。例如:大腿股四头肌肌力减弱而无法站立、行走;核心肌群肌力减弱而无法坐正、起床;手部肌群力量减弱无法拿碗筷、提东西。
下面4个标准可作为肌肉减少的警示信号:
1.小腿围:男性<34 厘米,女性<33 厘米。
2.手握力:男性<28公斤,女性<18公斤。
3.六米步速测量:步速<1米/秒。
4.椅子起坐测试:双手抱肩交叉于胸前,做5次站起-坐下,所用时间>12秒。
以上情况只要符合一个,就提示存在肌肉减少的可能,需要进一步到医疗机构进行肌量测定。
目前对于肌少症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多以营养补充及运动疗法为主。
第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
非肌少症的老年人建议每人每天摄入1.0~1.2 g/kg的蛋白质;已明确诊断的肌少症患者建议每天蛋白质摄入量达到1.2~1.5g/kg;而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的肌少症患者每天蛋白质则需要补充到1.5g/kg以上。
第二,补充含有维生素D的营养制剂
补充维生素D可改善老年人肌肉的力量和步态,当晒太阳与饮食不能满足身体维生素D的需求时,可额外增加维生素D的补充。根据《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推荐,肌少症患者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为600~800 IU/天。
第三,运动疗法
抗阻训练可增加老年人股四头肌肌力及爆发力,有效预防老年人跌倒及发生骨折。老年人进行肌肉力量锻炼,首先要安全,采取小重量、多次数的肌肉耐力锻炼,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安全且更容易坚持。推荐两个锻炼动作:
(1)勾脚抬腿:坐在凳子上或者床边练习,抬腿并用力勾脚尖,可明显感觉大腿肌肉紧张,坚持抬腿5秒,放松2秒,换另一边重复进行,每天练习50-60次。
(2)推举重物:通过手持重物,如小哑铃、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等,进行向上推举,做10~20次为一组,做3~4组,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重量。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