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在乙肝代偿性肝硬化人群中降低肝癌发生率的比较
文章摘要:谢青教授团队在《Therapeutic Advances in Chronic Disease》杂志在线发表的研究表明,在HCC风险评分高的乙肝代偿性肝硬化中替诺福韦较恩替卡韦更能降低肝细胞肝癌的发生。
2022年6月,谢青教授团队在《Therapeutic Advances in Chronic Disease》杂志在线发表题名“Tenofovir is superior to entecavir in reducing HCC for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compensated cirrhosis at high HCC risk scores”----在HCC风险评分高的乙肝代偿性肝硬化中替诺福韦较恩替卡韦更能降低肝细胞肝癌的发生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谢青主任医师、桂红莲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刘成海主任医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黄燕博士研究生、陈立畅住院医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黄睿副主任医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全球有超过2.5亿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持续复制是慢性乙型肝炎(CHB)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危险因素。核苷/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能够有效降低CHB患者HCC发病率和HCC相关死亡率。指南明确指出慢性CHB肝硬化患者必须接受抗病毒治疗,而目前指南并未明确指出某一特定NA更适合肝硬化患者。替诺福韦(TDF)和恩替卡韦(ETV),两种一线治疗NA药物,在肝硬化人群中降低HCC发生风险方面的差异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比较这两种一线药物在CHB相关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HCC发生率的差异,并探究不同HCC风险评分的患者中两种药物治疗HCC发病率的差异。
通过回顾性收集国内9家中心接受TDF或ETV的初治CHB相关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数据,来比较两组药物治疗后HCC发生率有无差异。我们发现两组HCC发生率在总体CHB肝硬化代偿患者中没有差异。然而,亚组分析显示在HCC风险评分高的患者中(例如mPAGE-B评分≥9),TDF治疗组的患者HCC发病率明显低于ETV治疗组的患者。
本研究可能有助于更好地精细化管理慢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特别是对本身处于高危风险的肝硬化人群中还有更高肝癌高危人群。既往研究表明,长效干扰素可降低HCC的发生风险,在肝癌风险评分较高的患者中使用长效干扰素能够降低HCC发生风险。但大多数肝硬化患者对干扰素治疗耐受不良,停药发生率高。我们的数据表明,在HCC风险评分较高的CHB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TDF在降低乙肝相关HCC发生率方面优于ETV,尤其是不适合干扰素治疗的患者。该结果为CHB相关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

【中文摘要】
背景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和恩替卡韦(ETV)都是能够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细胞癌(HCC)的风险。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药物在初治慢性乙型肝炎相关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降低HCC风险方面的差异。
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了国内9家医院2014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初治接受TDF或ETV治疗的代偿性肝硬化患者。本研究在总体人群中比较了两种药物的累积HCC发生率,根据HCC风险评分进行了亚组分析,并倾向评分匹配(PSM)来控制混杂偏差。
结果
1453例患者(TDF, n=188; ETV, n = 1265)被纳入统计分析,其中95例患者发生HCC,总体中位随访时间26.1个月。TDF治疗组和ETV治疗组3年HCC累计发生率分别为2.0%和7.5% (log-rank p=0.005)。与ETV治疗组相比,TDF治疗组的HCC风险较低(HR = 0.222; 95%CI, 0.070-0.702; p=0.010),但在PSM后两组HCC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HR = 0.483, 95% CI, 0.144–1.626, p=0.240; log-rank p=0.230)。亚组分析显示,mPAGE-B评分≥9的患者中,无论是在PSM前还是PSM后,TDF治疗组的累计HCC发病率均低于ETV治疗组(log-rank p=0.048, p=0.023)。
结论
在mPAGE-B评分≥9的患者中,TDF治疗与较低的HCC发生风险相关。因此在这类人群中,TDF可能是比ETV更好的选择。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