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道里掉出一块“肉”,90岁的她竟忍了20多年...
文章摘要:子宫脱垂严重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许多老年患者羞于就医,其实大可不必一忍再忍,及时治疗,依然可以拥有健康生活~
王奶奶今年快90岁了,精神依旧矍铄,但20多年来,她一直有个“难言之隐”。
20年前,王奶奶一走路就觉得阴道“有坨肉”掉出来,但是她不好意思将这种情况告诉儿子,由于休息时“这坨肉”可以回缩回去,也一直忍着不去医院治疗。但最近几年,王奶奶觉得症状越来越严重,脱出来的肉无法自己缩回去,日常生活严重受影响,需要用手把脱出来的“肉”塞回去,才能顺利地大小便,儿子这才知道母亲多年来的“痛苦”。
难道是长了什么东西?儿子带着王奶奶辗转多家医院,医生表示并不是长了什么东西,而是:重度子宫脱垂。但因为王奶奶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多家医院表示难以手术。
难道就要一直这样生活下去吗?不久前,在朋友的推荐下,王奶奶和儿子来到了红房子医院。经盆底专科、心内科、麻醉科、ICU多学科会诊(MDT)后,决定为王奶奶手术,并制定了完备的手术、麻醉及围手术期方案。
手术很顺利,王奶奶没想到,这一次不仅成功解决了困扰自己20多年的“磨难”,而且术后第一天,自己就能下床活动了。
磨难”,而且术后第一天,自己就能下床活动了。
什么是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指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异常,造成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甚至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常合并有阴道前壁和(或)后壁膨出。简单理解就是,子宫掉出来了,严重的会脱出阴道口。而阴道前后壁又与膀胱、直肠相邻,因此子宫脱垂还可同时伴有膀胱尿道和直肠膨出。

和王奶奶的经历类似,偏离正常位置的子宫会给女性带来一系列麻烦。首先,患者能够看到或者感到阴道口肿物脱出,伴有明显下坠感,久站或劳累后更明显,休息后症状会有所减轻。部分患者还有排尿困难、咳嗽后漏尿、尿频尿急、排便困难和性功能障碍。
子宫脱垂都要手术吗?
凡是有症状的子宫脱垂患者都可以选择治疗,但并不都是需要手术的。根据子宫脱垂的程度分为:0 ~Ⅳ度,其治疗方式也不相同。简单说来,脱垂的器官脱出在阴道外就属于II-IV度,是比较严重的。
对于所有脱垂患者
都要进行“减压”和“增强”训练
1、生活方式干预:盆底减压
包括减重、戒烟、治疗便秘和咳嗽等,也就是给盆底“减压”。
2、盆底肌训练:增强肌肉
采取凯格尔运动(点击了解),必要时可辅助电刺激、生物反馈或磁刺激等方法,总之就是让原本薄弱的盆底肌变得“strong”一些。不过这需要长期坚持累积,并不能立竿见影。
对于Ⅱ~Ⅳ度脱垂患者
可以选择子宫托和手术治疗
1、子宫托
放置于阴道内,适用不愿意手术或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妊娠期及未完成生育者等。需要强调的是在使用子宫托时一定要严密定期随访,定期规律地取出清洗,再佩戴。但对于严重子宫脱垂的患者,子宫托可能效果不理想。
2、手术治疗
主要适用于非手术治疗失败或者不愿意非手术治疗的有症状的子宫脱垂患者,可较好地改善症状。
老年女性的痛,怎么解?
随着年纪的增加,盆底支持越来越薄弱,老年女性更容易子宫脱垂。但是老年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加之高龄,麻醉、围手术期风险较大,能不能手术往往成了一个大问题。

红房子医院盆底专科MDT团队在手术治疗老年女性子宫脱垂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很多像王奶奶这样的老年患者解决苦恼。团队涵盖盆底专科、ICU、心内科、麻醉科及心理科多学科专家,定期针对这类高龄人群组织多学科讨论,充分评估患者术前的基础情况,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身体一般状况及子宫脱垂严重程度等,制定适合高龄患者的手术、麻醉、监护方案,帮助众多老人渡过围手术期,解决脱垂之苦。
子宫脱垂严重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许多老年患者羞于就医,其实大可不必一忍再忍,及时治疗,依然可以拥有健康生活~
盆底疾病MDT门诊就医攻略
建议就诊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复发患者、高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底术后长期慢性盆腔痛患者、盆底术后反复阴道排液患者、盆底术后尿失禁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脱垂的年轻患者等。
预约途径:患者挂号就诊盆底专科门诊或盆底疾病专家门诊→→提出MDT门诊需求→→经初步判断符合要求→→可预约当月的MDT门诊。
盆底专科门诊信息:每周一至周五全天,杨浦院区门诊二楼。
盆底专家门诊信息:陈义松主任:周二上午、周三全天、每月前两周周日上午;胡昌东主任:周一下午及周四上午。出诊地点均为杨浦院区门诊四楼,预约或现场加号均可。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