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扁平苔藓
文章摘要: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L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特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可能累及皮肤、黏膜、头皮、指(趾)甲和外生殖器。本文介绍了扁平苔藓的类型、病因和诱发因素。
概述
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L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特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扁平苔藓可能累及皮肤、黏膜(尤其是口腔黏膜)、头皮、指(趾)甲和外生殖器,累及皮肤时好发于四肢内侧,也可泛发全身,典型皮损为多角形或圆形的紫红色扁平丘疹,边界清楚,病程慢性。
扁平苔藓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扁平苔藓的人群患病率大约在 0.14%~0.8%之间。男女患病率无差异,老年人和儿童较少见,约有 2/3 的病例在 30~60 岁之间发病。
扁平苔藓有哪些类型?
扁平苔藓的症状表现不一,根据其发病情况,损害的排列、形态、部位等特点,在临床上可分为多种皮肤科的类型。
扁平苔藓的典型表现是为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的平顶丘疹,单个丘疹的直径通常为数毫米,但可以融合形成更大的斑块,仔细观察可发现扁平苔藓的扁平丘疹或斑块表面上有纤细的白线,称为“Wickham纹”。
四肢是常见的皮肤受累部位,尤其是踝部和腕部屈侧,也可出现躯干受累或全身性受累,皮肤扁平苔藓瘙痒通常较为明显。
除了典型临床表现以外,也有多种变型:
肥厚性扁平苔藓
病程慢性,好发于脚踝周围和小腿前方及指(趾)节间关节,对称分布,典型的损害是疣状增殖性肥厚性斑块,紫蓝色或红褐色,伴有多少不等的黏着性鳞屑,常有剧烈瘙痒。
环状扁平苔藓
好发于阴唇、龟头及阴茎,腋窝和腹股沟,四肢亦可发生。发生于龟头、阴唇或肛门等处的环状皮损往往是由一个丘疹逐渐扩大而中央略微消退而成。
线状扁平苔藓
扁平丘疹聚集并排列成线形或带状,有瘙痒。
毛发扁平苔藓
多见于 30~70 岁之间的女性,也可见于儿童。
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圆顶或尖顶紫红色毛囊性丘疹,毛囊性丘疹可聚集成紫红色斑块,无明显瘙痒,以后逐渐引起局限性或泛发性脱发。
损害可以仅累及头皮,也可发生于头皮和身体其他毛发生长部位。
萎缩性扁平苔藓
在环状扁平苔藓或肥厚性扁平苔藓消退过程中,也可在开始发病时,形成萎缩性扁平苔藓,好发于下肢和躯干。
损害的特点是是萎缩性斑片或斑块,边缘呈多边形,中央略微凹陷,极少数病例的萎缩斑较大,偶可发生慢性溃疡,溃疡可继发癌变。
大疱性扁平苔藓
此型很少见,在扁平丘疹、斑块或正常皮肤上出现水疱或大疱,疱液透明,有时带血疱壁不易破裂。有些患者的口腔黏膜可发生糜烂性及大疱性损害。
有时患者可同时出现免疫荧光IgG或C3沉积在基底膜带、BP180抗体阳性,可诊断为扁平苔藓类天疱疮。
光化性扁平苔藓
常发生于阳光强烈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好发于儿童及青年,黑肤色人种容易发病。
损害初起为紫褐色丘疹,逐渐发展为典型环状或盘状斑片或斑块,界限清楚,中央蓝褐色色素沉着过度,边缘稍隆起,绕以色素减退性苍白圈。
损害位于日光曝露部位,以春夏季最多见。
色素性扁平苔藓
是一种色素性疾病,见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好发于光暴露部位及屈侧面皮肤。
损害为灰蓝色色素沉着斑,或呈褐黑色斑疹。多数为弥漫性,但也可形成网状及毛囊周围性色素斑,可有瘙痒。
病因
致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活化的T细胞攻击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有关。相关因素包括免疫、遗传、感染、神经精神因素、药物、慢性病、代谢和内分泌等。部分患者可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
扁平苔藓的病因有哪些?
免疫
扁平苔藓主要是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少数情况可继发和伴随体液免疫反应。
遗传
1.5%~10.7%患者有家族史,姐妹同患的较多,也有单卵双胞胎发病者;
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某些位点异常。
感染
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相关性比较明确的是丙型肝炎病毒,其他少见的报道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螺旋体和白念珠菌等。
神经精神因素
约10%患者发病时有精神紧张因素,60%患者病情可为慢性精神紧张所加剧。
心理治疗对某些患者有效。
疾病因素
7%~25%患者有肝酶异常升高,9.5%~13.5%患者伴发慢性活动性肝炎。
本病还可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白癜风、天疱疮、斑秃、甲状腺疾病等,部分患者合并糖尿病、结核、及内分泌功能异常。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具有扁平苔藓表现的患者可合并肿瘤,特别是淋巴系统肿瘤,如胸腺瘤、Castleman病等。
其他
本病与吸烟有关。
扁平苔藓有哪些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可诱发或加重症状,或增加扁平苔癣的患病风险:
某些药物可诱发扁平苔藓样皮损,如布洛芬、萘普生等解热镇痛药,或某些用于治疗心脏病、高血压或关节炎的药物;
工作过劳、恐怖、焦虑不安、生活突然变化,可诱发本病或使症状加重;
注射流感疫苗,可能增加本病的患病风险;
接触某些颜料、化学品和金属易于患病。
症状
扁平苔藓多见于中年人,好发于四肢内侧,也可全身泛发。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生殖器官。
典型皮损为边界清楚的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有蜡样光泽,常伴有瘙痒。
扁平苔藓有哪些典型症状?
皮肤损害
典型皮损为多角形紫红色扁平丘疹,边界清楚,质地坚硬干燥,有蜡样光泽,可见白色网状条纹(Wickham纹),为特征性皮损。
皮损可密集成片或融合成斑块,常伴瘙痒。
指甲与(或)趾甲损害
甲扁平苔藓的特点因甲受累部位而有所不同。
甲床扁平苔藓会导致纵嵴、甲板变薄、纵裂、表面粗糙及甲月牙发红。
甲扁平苔藓累及甲母质时,也可出现近端甲襞色素沉着和纵向黑甲。
甲床扁平苔藓常通常与甲母质扁平苔藓同时发生,特点是甲剥离,伴或不伴甲下角化过度。
口腔黏膜损害
口腔黏膜(常累及颊粘膜、牙龈、舌缘和唇)出现网状或花边状分布的白色条纹、丘疹或斑块,常称为“Wickham纹”,常双侧对称分布。
有时上述病变中央会有红色斑片,有时出现糜烂或明显的溃疡,特别严重时称为糜烂性扁平苔藓。
生殖器黏膜损害
男性多累及龟头、包皮、阴茎及阴囊,损害常排列呈环状。
女性则多见于大阴唇内侧、小阴唇、阴蒂、前庭、也可累及阴道及宫颈,损害与口腔黏膜的病变相似,从表面白色细网状纹至严重糜烂或溃疡性损害。
就医
皮肤出现紫红色扁平丘疹或斑块,伴有瘙痒,特别是反复出现糜烂时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格检查以及必要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判断。
就医指征
皮肤上突然出现紫红色扁平丘疹或斑块;
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条纹,伴有粗糙感和刺激痛;
外生殖器出现细网状白色丘疹,严重者有糜烂或溃疡;伴有头皮颜色改变、脱发;
指(趾)甲变薄、变形、有裂纹等。
诊断流程
就诊时,医生可能询问以下问题来搜集病史:
皮损出现的时间及部位;
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加重或缓解;
受影响的区域是否有瘙痒、疼痛或其他不适,严重程度如何;
是否有过过敏及家庭成员患病情况;
发病前是否服用过什么药物、是否接种过疫苗;
是否尝试过治疗,治疗时间及效果。
接下来,医生会观察皮损分布的范围、大小、数量、颜色、黏膜受累程度等,一般可作出诊断,医生还可能建议行组织病理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扁平苔藓去哪个科室就诊?
扁平苔藓首诊科室为皮肤科;伴有口腔黏膜损害、牙龈炎者可到口腔科进行咨询。
扁平苔藓有哪些相关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
医生会从患处取一小部分组织,在显微镜下对组织进行检查分析,确定其是否具有扁平苔癣的细胞形态特征。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
非常规检查,怀疑大疱性病变者行可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
若实施该检查,直接免疫荧光法常会显示真皮乳突层内胶样小体,可见补体、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M)及不规则纤维蛋白沿真皮-表皮交界沉积。如果伴有线状IgG或C3的沉积,可行BP180抗体检测,以排除扁平苔藓类天疱疮。
丙型肝炎检查
丙型肝炎可能是扁平苔藓的诱因,怀疑有此病者,医生可能建议抽血检查。
扁平苔藓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常见于小腿前侧,皮损为绿豆大小的圆顶丘疹,质地坚硬,密集成群不融合,皮肤活检刚果红染色阳性,有助于鉴别。
银屑病
覆有银白鳞屑的红色斑块及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可用于鉴别。
黏膜白斑
应与发生在口腔及外阴黏膜部位的扁平苔藓皮损进行鉴别,前者为形状不一的白色斑片,早期光滑,久之可角化,粗糙不平,可累及上膛、颊部和舌。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唇部及口腔黏膜的皮损呈灰白色斑块,可形成糜烂及浅溃疡,最后出现萎缩。
结节性痒疹
皮损为半球形结节,呈疣状外观,散在孤立,好发于四肢外侧及手足背部。
扁平苔藓样药疹
损害出现在曝光部位,有较多鳞屑而不是肥厚,或融合或呈播散性,停药或不再接触彩色显影剂后损害多会逐渐消退,在组织病理上有嗜酸性粒细胞的存在。
扁平苔藓样角化病
损害常为单发的平顶丘疹或小斑丘疹,无自觉症状,可自然消退。病理变化可有灶状角化不全,无颗粒层楔形增厚,真皮浸润细胞中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可见日光性弹性纤维变性。
副肿瘤性天疱疮
有些具有扁平苔藓表现,特别是顽固的糜烂性扁平苔藓的患者,要排除肿瘤,以除外副肿瘤性天疱疮,这些肿瘤常是胸腺瘤、Castleman病、滤泡状树突细胞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治疗
扁平苔藓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多采用综合治疗。有明确病因或疑似病因者应及时去除病因,如治疗慢性病灶、停用相关药物等。
扁平苔藓有哪些一般治疗措施?
治疗慢性病灶,医生会了解发病前用药情况,停用可能引起本病的药物;光线性扁平苔癣患者应尽量避光或用遮光剂。
扁平苔藓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内用药治疗
糖皮质激素
目前治疗本病主要药物之一是糖皮质激素,能使损害和瘙痒消退,可用于治疗严重的病例、糜烂溃疡性黏膜损害或进行性甲破坏或脱发。
应注意此药的不良反应,停药后有些病例可能复发。
维A酸类药
常用的是阿维A。此类药物可能导致出生缺陷,因此孕妇或即将怀孕的妇女不能服用,并且阿维A停药后的3年内禁忌妊娠。
免疫抑制剂
常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或禁忌者,或顽固难治的扁平苔藓,但剂量宜小,需注意其不良反应。
环孢素
口服,治疗严重顽固性糜烂性或溃疡性扁平苔藓,一般在 2~4 周内开始见效,效果良好,勿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同时使用。
硫唑嘌呤
口服,对类天疱疮样扁平苔藓和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疗效较好。也可用环磷酰胺或甲氨蝶呤治疗,注意其血象和肝功不良反应。
沙利度胺
口服,常与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多苷和氨苯砜同时用于重型扁平苔藓,称四联疗法。
抗疟药物
如羟氯喹口服,对口腔扁平苔藓疗效较好。
抗真菌药物
如灰黄霉素口服,对口腔糜烂型或伴有甲病或肥厚性或天疱性扁平苔藓有较好疗效。
其他
瘙痒患者可给抗组胺剂、止痒剂及镇静类药物等。
外用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外用治疗扁平苔癣通常也是很有效的,对小面积的损害可单独使用。但是外用糖皮质激素必须注意其可致皮肤萎缩等副作用,故对面部及外阴部损害不宜长期使用,同时注意其可能诱发黏膜等真菌感染。
肥厚性损害用超强效或强效糖皮质激素外用或晚上封包。
损害内作点状注射治疗局限性、肥厚性和甲损害及口腔内损害等均很有效。
外阴、阴道、直肠和肛门部损害可外用1%氢化可的松霜或丁酸氢化可的松霜或可的松栓等。
口腔损害可采用0.05%氯倍他米松戊酸酯气雾吸入,或倍他米松溶液或地塞米松溶液在餐后和睡前含漱。
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牙龈损害时,可便用乙烯牙托。
维A酸类
外用阿维A(0.01%~0.1%)软膏、异维A酸(0.1%)霜或软膏、他扎罗汀或阿达帕林外擦,对有黏膜损害者浓度宜低,禁用于糜烂或溃疡性扁平苔藓。如同时外用糖皮质激素则疗效更好。
肥厚性及甲的损害可外用0.05%维A酸软膏局部封包。
头皮部萎缩性脱发性毛发扁平苔藓,同时可外用2%~5%米诺地尔溶液外擦。
免疫抑制剂
0.1%他克莫司软膏,或环孢素口腔漱口剂,用于治疗严重顽固性黏膜糜烂性和难治性扁平苔藓,能迅速缓解病情,但停药后可能复发。
抗生素类
四环素溶液,治疗口腔和阴道扁平苔藓有效;
复方四环素泼尼松膜等口疮膜外贴,治疗黏膜扁平苔藓,临睡前用效果更好。
扁平苔藓有哪些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扁平苔藓如何进行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扁平苔藓有哪些其他治疗措施?
光疗
光化学疗法(PUVA)、窄谱UVB光治疗和维A酸类药+PUVA,治疗扁平苔藓,疗效较好。
激光治疗
二氧化碳激光或YAG激光,用于治疗肥厚性斑块及疣状增生性扁平苔藓;
小剂量准分子激光治疗口腔糜烂性扁平苔藓;
氩离子激光器照射可用于红斑鳞屑性损害。
冷冻治疗
液氮冷冻可用于口腔扁平苔藓的治疗。
预后
扁平苔藓病程慢性,发生在皮肤和口腔黏膜的扁平苔癣在自然消退的时间上有所不同,约 2/3 皮肤扁平苔癣患者在 1 年后能够自行消退。而口腔黏膜上的扁平苔癣自然消退则需 5 年,消退后可遗留淡褐色色素沉着,糜烂性皮损很少自然消退。
皮肤扁平苔癣发生癌变是极为罕见的,小腿肥厚性扁平苔癣或跖部溃疡性扁平苔癣可发生皮肤鳞状细胞癌。
口腔扁平苔癣则增加发生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风险,病变多发生在慢性糜烂、溃疡、萎缩及增生性斑块损害上,最常见舌、颊黏膜、牙龈及唇部,平均病程为 2~12 年。恶变也可能与长期吸烟、口腔慢性念珠菌感染等因素刺激有关。
扁平苔藓可能有哪些并发症?
癌变
长期不愈的口腔或外阴糜烂溃疡性扁平苔癣,有发生癌变的风险。
性功能障碍
可能成为长期的并发症。外阴和阴道的扁平苔藓很难处理,会引起严重的疼痛,有时还会留下疤痕,引起性功能障碍。
进食障碍
口腔黏膜出现溃疡可影响进食能力。
听力丧失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积极的治疗,耳道扁平苔癣可能导致听力丧失。
日常
患者日常须遵医嘱坚持用药,确保剂量、疗程足够,同时注意生活应有规律,消除或减轻精神紧张,避免烟酒及刺激性食物,积极治疗慢性病灶。
扁平苔藓如何家庭护理?
基础皮肤护理
注意局部皮肤的清洁,然后用保湿乳液涂抹皮肤;
避免划伤或伤害皮肤;
皮肤表面的线性扁平苔藓应注意避光药的使用。
用药护理
遵医嘱正确合理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处理。
日常生活管理
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热水、肥皂烫洗、搔抓烫洗等不良刺激;
保持有规律的生活,避免过度劳累;
有口腔黏膜损害者,应同时避免咬舌、咬唇、咬颊等不良生活习惯。
扁平苔藓怎么预防?
扁平苔癣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减少发病:
控制自己的压力,避免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避免接触致病物,忌用容易引起致敏的药物。
积极治疗慢性病灶。
特别注意事项
要定期检查口腔黏膜,不要等到出现疼痛、牵拉、紧绷,甚至出血、糜烂、溃破、斑纹、色素等异常情况时才去检查。
禁止将容易刺破或钩破口腔黏膜的食物或其他物品放入口腔咀嚼。
本文是庞艳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