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章
发表者:蒋成刚 人已读
我是一名长期和儿童青少年做心理健康诊疗工作的医生,随着工作中和抑郁孩子的接触,这几年越来越想为孩子们说点话。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呼吁!
仔细看了一下重庆这几年初升高的分数线,以某名校为例:近三年的分数线逐年增高,目前已接近700 分。也就是说,孩子们每门课只能扣5分左右才能上到一流的高中。但是即便这么高的分数,还是有海量的孩子们能考到这个分数。
回望现在孩子,智力的开发越来越早了,早在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学习奥数,在高年级就已经学习初中的内容,在初中或许已经在学习高中的内容了。孩子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卷,我在工作中遇到非常多这样的孩子。他们在小学起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上各种补习班。他们也会因为,学习成绩收到各种各样的表扬。也因此在他们每个心里,有一份满足和价值感是来自于学习成绩的。于是他们人生的意义就是好成绩,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于是他们也越来越卷,对自己要求越来越高,直到初中或者高中,一群都这样卷的孩子被集合到了一起。于是他们发现,再没有以前优秀了,以前的名次没有了,考试成绩波动大了!那样的自己是失败的,是不被自己和世界接纳的,于是他们变得抑郁,甚至怀疑自己活着的意义。在内卷和抑郁之间做过几次努力,发现再也找不到曾经的自己了,孩子们就慢慢开始躺平,厌学辍学,情绪化。到最后死宅在家里打游戏!每到这个时候,家长总是很着急,恨死了手机和游戏…但真的是这样吗?
在日本有一批青少年现象,称为,平成废宅:指出生或成长于明仁天皇在位时期的日本青年避免社交,反对消费主义,甚至放弃婚嫁生育,丧失了理想与希望,这直接导致日本自杀率居高不下。如果回头看看这批青少年的成长,你会惊讶的发现,我们似乎也在走同样的路!这很可怕!
在《中国儿童健康成长白皮书(2022)》指出,40%中学生存在抑郁风险。达到抑郁诊断标准的也有近20%!国家也早都发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尝试改善这种情况。对孩子睡眠时间的要求,双减政策…可是这一系列政策似乎并没有让内卷的现象刹车。这是为什么呢?
1.宏观层面,高中的分流政策让每个家长不敢放松!孩子们也只能继续和好友闺蜜卷,老师们继续卷重点高中升学率…这种很被动又很无奈
2.微观层面,糟糕的亲子关系。2.1过度控制,焦虑的父母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从很小开始给孩子赋予生命的意义就是和学习有关的。学习好,考上好大学就是生命的意义。孩子被过度控制,等到叛逆时父母和孩子关系变得越来越糟糕!2.2离婚,夫妻关系差,外出务工。这些家庭的孩子往往缺少关注和爱,如果把父母的爱比作阳光,那么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孩子所遇到的黑暗和邪恶的事情远超我们的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关系,不需要我们经营和维系就会其乐融融。孩子如果感受的世界是灰色的,那他对这个世界的爱也自然有限。可能有部分孩子出现反社会型人格也和此有关系2.3手机和游戏,因为当下孩子们的孤独和内卷,导致即时满足的游戏大行其道,现在的游戏指向大部分不再是努力和竞技去获得成就感,而是通过充钱买会员买皮肤让升级容易,和凸显身份!这种游戏的指向对孩子的价值观影响很大!而且更容易沉迷!
3.人际关系,这一代孩子大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在没有危机感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只喜欢正性表扬,无法接受挫折和批评!他们往往有着高自尊的需求,同时有非常介意别人的评价和议论!这导致孩子很难融入群体,很难建立长久的伙伴关系。
当然还有很多个体化的原因,比如特殊的创伤,特殊的成长环境等等,这些都要我们个性化的去了解,去和孩子一起走走她的人生线…
我们医院在2018年起开设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门诊;这些年我们也一直致力于帮助儿童青少年从厌学、休学、弃学的状态当中走出来。我们除了常规开设睡眠心理健康门诊,还做了儿童青少年的团体心理沙龙,每周一次的家长课堂,每年夏天时做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型夏令营等等。但尽管如此,我们做的仍然只是帮助了很少量的孩子们。我想这个沉重的话题,需要整个社会和我们身边的每个人一起来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向好吧…孩子是我们的未来!
近期我们还增设了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困难门诊,由我和我们科室儿童青少年心理工作经验很丰富的蒲赛迪医生一起出诊,每半天时间只看5-10个家庭…
本文是蒋成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