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泽勇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剖宫产术后“神恢复”(上)

发表者:杨泽勇 人已读

摘要:
剖宫产术后早期活动的好处可多着呢!防止产妇肺部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预防尿潴留、帮助产妇抵抗卧床引起的肌肉萎缩、使产妇术后尽快自理。

随着分娩镇痛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准妈妈们开始主动选择自然分娩来迎接自己的宝宝,但是由于医学上的原因或者主观意愿,还是会有一些准妈妈需要接受剖宫产分娩。剖宫产毕竟是一项手术,那“开好刀什么时候可以恢复”一直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接下来“顺娩无忧”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剖宫产手术后怎样恢复的既快又好”。

每一台剖宫产手术后,虽然医生护士们会像祥林嫂一样不厌其烦、反复叮嘱新妈妈们“早点动一动啊,早点动一动”但对于产妇和家属们来讲,咱们可是刚经历了“大手术”的,动了会疼!动了伤口裂开怎么整!绝不能动!

在此,小编总结了产妇排斥早期下床活动的以下三个原因:

1. 患者因素: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产妇术后疲劳、产妇直立不耐受等。

2. 家属因素:患者家属对术后下床活动等康复锻炼没有正确认识,过于担心宝妈们的身体,害怕早期下床活动会给她们带来后遗症,导致新妈妈们无法积极配合。

3. 护理因素:医护人员没有足够时间帮助产妇活动,多采用口头宣教,缺乏必要的示范,容易忽略产妇对术后活动的心理反应,缺乏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指导。

但是,我们要知道剖宫产术后早期活动的好处可多着呢!

1. 早期下床活动可防止产妇肺部并发症。剖宫产术后产妇常因平卧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堆积在肺内或因为下腹部横切口而不敢用力咳嗽,从而引起肺炎。早期下床活动可以促进肺组织扩张,改善肺功能受损,加强组织氧合,防止肺部并发症。

2. 早期下床活动可防止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剖宫产术后由于卧床导致血流缓慢,且由于术后食欲不佳饮水减少,血液变得粘稠,红细胞容易凝集形成血栓,堵塞下肢静脉血管引起下肢肿胀疼痛等。如果剖宫产术后在床上多做伸屈腿运动,加速血液循环,可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

3. 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麻醉因素和手术对腹腔脏器的刺激使得术后胃肠蠕动受到抑制,一般在术后48-72h肠蠕动完全恢复。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发生与下床活动时间有关,术后活动时间与肛门排气呈正相关,活动越早,肛门排气越早。从而减轻腹胀、增进食欲、促进肠蠕动恢复、改善肠道功能、避免肠粘连、防止腹胀便秘,加速康复。

4. 早期下床活动可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由于疼痛或者麻醉等原因会引起术后排尿困难,尿液留在膀胱内,使病人腹胀不适,需要导尿才能排出,如果术后早期适当活动可以防止这种情况,顺利排尿,从而也可预防泌尿道感染。

5. 早期下床活动可以帮助产妇抵抗卧床引起的肌肉萎缩,促进肌肉组织合成,能增强盆底肌肉和筋膜的紧张度,有利于防止子宫脱垂、膀胱直肠膨出和痔疮的发生。

6. 早期下床活动使产妇术后尽快自理,不仅能加速妈妈们产后快速康复,而且能更好地抚育宝宝。近年来, 产后抑郁症呈逐年升高趋势, 不但损害妇女的身心健康, 对家庭、社会均会产生不利影响。有研究显示, 喂养效果与产后抑郁症发生有关,产妇术后生活完全自理后才能以最佳的状态抚育幼儿, 达到满意的喂养和抚养效果;且可缩短术后切口疼痛持续时间,提高疼痛阈值,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使产妇感到舒适。

术后延迟活动会导致术后腹胀、肠粘连、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大幅增加,严重危害产妇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也加深了医患之间矛盾。

当然,剖宫产术后早期活动,并不代表持续的活动,凡事都讲究一个度。小编在此买个关子,下一期我们将告诉大家剖宫产术后如何循序渐进地进行术后恢复,敬请期待!(经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夏芹教授同意后转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