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磊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
什么是腔隙灶
621人已读
文章摘要:血管周围间隙是脑部微血管周围的一种脑实质内间隙,与腔隙灶密切相关。在某些情况下,脑部的微小血管可能发生病理性改变,导致缺血、出血或炎症。本文介绍了腔隙灶的发生原因、老年人易患因素以及治疗方案。
血管周围间隙,又称Virchow-Robin空间,是指脑部微血管周围的一种脑实质内间隙。这些间隙起到了保护血管的作用,并有助于维持脑内环境稳定。血管周围间隙与腔隙灶密切相关。
在某些情况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影响下,脑部的微小血管可能发生病理性改变,导致缺血、出血或炎症。这些病理性改变会使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形成腔隙灶。腔隙灶在医学影像学(如核磁共振成像,MRI)上表现为脑实质内的小液性病变。
老年人由于生理和代谢的改变,容易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从而增加了腔隙灶的发生风险。对于脑内腔隙灶的治疗,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如果病变较小且无症状,可能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应定期进行随访和检查。若病变导致症状,则需根据病因进行相应治疗。

本文是吴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