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骨髓炎患者,日常生活要注意!
慢性骨髓炎是一种有细菌感染引起的,伴有骨质破坏的慢性炎症过程。慢性骨髓炎通常由急性骨髓炎转变而来,主要表现为患肢的流脓破溃,伴有局部皮肤软组织的水肿和色素沉着。
通常情况下,慢性骨髓炎首先要采取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必要的时候需要联合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进行病灶部位的切开引流、死骨清除、切除疤痕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面的闭合,如果局部反复治疗难以治愈或者发生癌变,也可以考虑进行截肢手术治疗。由于慢性骨髓炎的病程较长,即使是手术治疗后也很难很快痊愈,还需要大约2~3个月才能基本恢复。
因此,慢性骨髓炎患者无论是在手术前还是手术后,都有很多事情需要注意,慢性骨髓炎患者的恢复情况与这些问题密切相关。
1. 在术前,慢性骨髓炎患者要保持患肢清洁,有窦道和破溃流脓的患者要定期换药。在进行手术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控制好感染,防止其加重。因此,一定要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抗感染治疗,定期复查、换药。如果发生慢性骨髓炎的急性发作,要及时就医。
2. 在术前,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发生病理性骨折。由于慢性骨髓炎一定伴有骨质的破坏,所以容易出现骨折,而当存在慢性感染又合并骨折时,很容易出现骨不连现象。因此,慢性骨髓炎患者一定要避免骨折的发生。
3. 无论是在术前还是术后,都要注意保护患肢,以免发生皮肤破损。这是因为骨髓炎可以导致患者皮肤菲薄,容易出现破损,而当骨髓炎患者皮肤出现破损时,又会进一步加重感染。
4. 无论是在术前还是术后,慢性骨髓炎患者都需要保持良好的全身情况,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要保持病情平稳。
5. 在术后,慢性骨髓炎患者要注意创面的恢复,要注意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提高免疫力。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清淡,低盐、低糖、低脂、忌辛辣。
6. 慢性骨髓炎患者在术后1~3年内应该不饮或者少饮酒,因为乙醇等物质刺激血管、淋巴管网,容易诱发骨髓炎。
7. 慢性骨髓炎患者在术后需要遵医嘱做好患肢的功能锻炼,以加快愈合,还可以对患肢关节、肌肉进行按摩。但锻炼需要循序渐进,术后1~3年内一定要避免超负荷的体力活动和患肢的长时间使用。
8. 如果在术后再次出现局部肿胀、红肿等慢性骨髓炎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慢性骨髓炎是一种治疗起来比较困难,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因此,如果出现皮肤的破损或骨折,一定要及时就诊,以免感染出现骨髓炎。如果已经出现了骨髓炎,一定要积极、彻底地治疗,以免骨髓炎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骨髓炎。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营养,注意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慢性骨髓炎的发生。而一旦发生慢性骨髓炎,仍要积极采取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护,以控制感染,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本文是文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