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捷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就诊指南

介入治疗在儿童实体肿瘤中的应用(一)

发表者:阴捷 人已读

介入治疗起源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介于外科、内科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地讲,介入治疗就是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方法(如图1)。

介入治疗可以应用于血管性疾病和非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主要包括:良性病如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类疾病;恶性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及肾母细胞瘤等。本期公众号主要围绕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介入治疗进行总体介绍。


图1 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B: 介入导管,从左到右依次为导管血管鞘组,造影导管,导丝






1

介入治疗的方法



结合临床应用,我们将目前介入治疗的方法总结为“灌、栓、消、通”。

灌:即动脉灌注化疗。

动脉灌注化疗的优势是局部高浓度,全身反应小。一般针对供血动脉比较恒定的体表或内脏肿瘤,目前主要应用于视网膜母细胞瘤、肝脏肿瘤和肝转移瘤的灌注化疗。

栓:即栓塞。

顾名思义是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阻断肿瘤营养,从而达到控制肿瘤的血供活性和止血的作用。主要应用于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便于外科手术,减少术中出血。对于肿瘤活性较强、全身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可以加入多次动脉栓塞治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另外,如果肿瘤(如肝母细胞瘤或肾母细胞瘤)破裂出血,栓塞可以达到快速止血的效果。

消:即消融。

肿瘤类疾病,特别是位置比较深的肿瘤,可以在CT或B超等影像的引导下,把消融针直接插到瘤灶中,进行冷冻、热消融或微波消融,达到灭活肿瘤、让肿瘤消失的目的。适用于各种部位(如肝脏、肺部)直径小于3cm的原发灶或转移瘤(图2)。



图2 A: 消融前肿瘤穿刺,箭头所指为肺内单一瘤灶

B: 消融针到位后消融肿瘤灭活过程


通:即通过介入治疗使堵塞或狭窄的血管或管路畅通。

常用的方法为球囊扩张及引流管放置。肿瘤压迫或占位引起胆道梗阻的患者,可以经皮肝脏穿刺进行胆道引流,达到消除黄疸的目的(图3)。有些肿瘤特别是腹膜后肿瘤,术中可能损伤实质脏器供血动脉,如肾动脉损伤后,术中发现肾脏缺血,可在术中扩张肾动脉。如果术后发现动脉狭窄导致高血压,可通过造影明确狭窄部位,并通过介入治疗的方式,扩张肾动脉,恢复肾动脉通畅(图4)。


图3 A: DSA下空肠营养管置入

B: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图4 左侧肾上腺神母手术损伤肾动脉,球囊扩张恢复肾动脉血流过程。图A、B 为外科手术后左肾动脉缺血,箭头所指为左肾密度减低缺血状态;图C为球囊扩张后1月左肾恢复灌注,低密度消失;图D、E、F为球囊扩张过程,图D箭头所指为肾动脉狭窄,图E为狭窄段行球囊扩张过程,图F箭头所指为原狭窄段消失。





2

介入治疗的优势



一定程度上,介入治疗近似不用开刀的手术。相较于传统外科手术,其优点在于:

(1) 无需开刀,术后恢复快,采用微创方式,仅在大腿根部有一个2-3毫米的穿刺创口。

(2)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正常器官。

(3)对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

(4)手术成功率高,死亡率低,据相关统计,目前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高达90%而死亡率几乎为零。





3

介入治疗的注意事项



介入治疗没有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为全身严重感染影响麻醉、全身凝血功能极差或有明显出血倾向。术前需要做常规术前检查,纠正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碍,术后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因为一般入路为股动脉穿刺,大部分患儿仅仅需要穿刺侧肢体的制动。




肿瘤的治疗与介入治疗密不可分,介入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我们还将在公众号中向大家介绍介入治疗在部分实体肿瘤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敬请期待!


作者:阴 捷|北京儿童医院影像中心副主任医师。 目前各类介入手术年手术量约400余例,擅长儿童各类良恶性血管瘤、血管畸形及淋巴管畸形诊治,儿童实质脏器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各类肝脏肿瘤及肾母细胞、瘤的介入治疗,儿童血管相关咯血的治疗,肾动脉源性高血压的介入治疗。

出诊信息:影像放射介入副主任门诊,周三上午门诊三层21诊室

本文是阴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