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与治疗
背景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累及髋关节股骨头的疾患,以前曾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等。因DDH可导致髋关节致残,需引起家长、产科、儿保科以及小儿外科、小儿骨科医生的关注。尽管DDH病因不明确,但发病率女孩是男孩的4倍,高危因素包括臀位产,第一胎,羊水过少,家族史等,生后新生儿绑腿或蜡烛裹等襁褓方式也可能导致DDH。因此目前DDH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获得正常或接近正常的髋关节,避免髋关节早期残疾,避免早发性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是DDH治疗的最终目标。
那么对于家长和儿科相关医护人员来讲,如何早期进行DDH的筛查,以及DDH如何确诊及治疗呢?下面一些小知识点分享给大家。
一、如何早期筛查DDH?
1.对于新生儿而言,双大腿皮纹或臀纹不对称可能是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线索,但超过90%的皮纹或臀纹异常可能是正常的,对于社区儿保科医生而言,首次儿保体检中,发现皮纹或臀纹异常会建议家长到专科医院就诊排查DDH,这也成为筛查DDH并阻挡其发展的第一道关卡。另外双下肢不等长往往也提示髋关节发育不良。

双下肢臀纹或皮纹不对称、双下肢不等长
2.对于家长而言,在护理新生儿或婴幼儿的过程中,比如更换尿不湿,做髋关节操的时候会听到髋关节的“弹响”,或者有“脱位”的感觉,或者发现髋关节外展打不开的情况,此时高度怀疑DDH,表明髋关节存在不稳定或脱位的情况,需要及时至专科医院就诊。

髋关节外展受限
3.已经学会走路的孩子,若出现走路姿势异常,如跛行、摇摆步态,挺肚子的情况,也需要及时就诊筛查是否为DDH。
二、如何诊断DDH?
1.对于小于6个月的婴幼儿而言,髋关节超声是诊断DDH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通常采用Graf法对髋关节冠状切面进行测量,观察髋臼形态及股骨头与髋臼的位置关系,测量α角和β角,正常参考值α角≥60°和β角≤55°,根据测量结果将髋关节分为四型(如图)。


髋关节超声Graf分型
2.对于超过6个月的婴幼儿或儿童而言,髋关节X线片是诊断DDH的金标准,CT或MRI是DDH影像学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需要强调的是一张标准的骨盆或髋关节X线片对于诊断DDH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在专业的放射科医师指导下拍摄,避免因患儿不配合或拍片不标准导致影像学测量指数出现误差。通常髋关节发育不良X线片表现为髋臼指数增大,CE角减少,沈通氏线不连续等。

DDH影像学测量

标准骨盆X线片:左侧髋关节发育不良
三、DDH确诊后如何治疗?
1.对于小于6个月的婴幼儿,应用Pavlik吊带或屈髋外展挽具维持髋关节屈曲外展位,可以使得股骨头髋臼处于复位状态并促进髋关节的发育。在这个年龄段,Pavlik吊带的时间为每天超过22小时,除了洗澡、卫生护理及更换衣物时均需佩戴,佩戴时间一般需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且每个月需要定期复查髋关节超声,测量的角度或头臼覆盖改善才算佩戴吊带有效,直至超声或X线片显示髋关节完全正常。对于初始治疗月龄偏大或超声Graf分型为D、III或IV型的患儿,佩戴Pavlik吊带无效时需更换为外展或蛙式支具,必要时需采取闭合或切开复位、人类位石膏固定治疗。

Pavlik吊带示意图
2.对于6~18个月的婴幼儿,可以应用外展或蛙式支具治疗复位相对稳定的DDH,而对于不稳定或不可复位的DDH,通常需要采取全麻下闭合复位、人类位石膏固定,术中可行关节造影了解头臼匹配情况,如果造影池较宽提示没有达到中心复位,且石膏固定的安全范围较小,此时需要行髋关节切开复位,包括切断髂腰肌,切开髋关节囊,切除圆韧带,清理臼底脂肪等。人类位石膏固定需屈曲95~100°,外展40~50°,外展范围较大可能会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为避免这一并发症,石膏需2~3月更换为II期及III期石膏,或更换为外展支具直到髋关节恢复正常。

DDH人类位石膏固定
3.对于大于18个月的婴幼儿,常规的闭合/切开复位石膏或支具固定已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头臼的覆盖或匹配程度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差,此时DDH患儿可能需要接受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髋关节切开髋臼清理复位、骨盆截骨、股骨截骨等,经典的骨盆结果方式包括Salter截骨、Dega截骨、Pemberton截骨、chiari截骨、三联截骨、Ganz截骨等,股骨截骨包括股骨短缩去旋转截骨、股骨内翻去旋转截骨等。无论哪种手术方式,目的是为了达到头臼中心复位,维持髋关节的稳定。

骨盆Salter截骨示意图

骨盆Pemberton截骨示意图

骨盆三联截骨示意图
总之,DDH作为儿童骨科最具代表性的疾病,其治疗覆盖新生儿到骨骼成熟时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获得一个正常的成熟的髋关节。避免髋关节早期残疾,延长髋关节的使用年限,推迟关节置换的时间是医患双方共同追求的目的。
本文是罗先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