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桂学 三甲
杨桂学 主治医师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胸外科

肺结节是肺癌吗?如何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

694人已读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们越来越重视体检,各大体检中心也采用了胸部低剂量CT作为肺癌筛查的手段,所以肺结节检出率居高不下。大家或许都有这样的感觉,身边的亲朋好友体检基本上都有肺小结节。我们体检做的胸部CT能发现胸片上发现不了的肺结节,甚至1 cm以下的小结节。

第一次发现肺结节,难免我们会很紧张害怕,胡思乱想,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肺癌,要不要手术,整日忧心忡忡。带着诸多疑问,我们很容易病急乱投医,但经过一番问诊,不同的医生可能给出不同的意见,有的建议你定期随访,有的建议手术切除。当面对不一致的建议时,我们又很焦虑。如果医生说你这个磨玻璃结节,先吃点药,随访一下再看有没有变化,我们又比较担心,随访期间会不会突然增大,耽误手术最佳时期。如果医生说赶紧做手术,我们又担心医生有没有看错,万一误诊呢,心想我平时生活习惯很好,怎么会得肺结节,又十分难过。最后经过多家医院问诊看病,最终才能尘埃落定,才决定要不要手术,要不要先随访。其实看病的过程,就如同过山车一样,一波又一波。

出现如此复杂的心情,归根到底就是肺结节惹的祸。那发现肺结节了,该怎么办呢,怎么判断肺结节良恶性呢,要不要手术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肺结节并不意味着肺癌。我们要看肺结节在CT影像学上特征,比如有没有空泡症、胸膜凹陷症、血管集束症、毛刺征、支气管充气症等,同时观察肺结节是不是磨玻璃结节以及结节大小、CT值,以上都是评估肺结节良恶性的参考。

①肺结节在CT上的恶性特征(如下图)

②实性肺结节大小与患癌风险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所以实性肺小结节不一定是恶性的,特别是1cm以下的小结节,大部分良性,比如肺内淋巴结、炎性肉芽肿性结节、陈旧性结核病灶、钙化结节,细菌感染性结节、矽肺结节,但我们不能因为小而忽略随访。目前实性结节的诊断也是我们工作的难点,有时候会误诊,耽误病情,错过最佳的手术时机。对于1cm以上的实性结节,如果恶性特征很明显,就要高度怀疑恶性,特别是还伴有吸烟史或者二手烟史、工作环境接触放射性物质、父母肿瘤病史、肺癌肿瘤标志物升高或者年龄40岁以上等,建议在发现后的一个月内及时手术切除;如果恶性特征不明显,性质待定,暂时无法确定结节性质时,可以进一步行PET-CT检查,或者抗炎后密切随访观察肺结节有无变化,或者穿刺活检以明确性质。无论如何,实性肺结节还是要引起重视,特别是那些1cm以上的恶性实性结节,很容易出现淋巴转移或者血行转移。

③磨玻璃结节恶性概率如何?


目前研究认为,磨玻璃结节恶性概率高于实性结节。 实性结节恶性率仅7%, 而混合磨玻璃结节(部分实性)恶性率高达63%, 纯磨玻璃结节恶性率为仅18%, 然而大小超过20 mm的肺磨玻璃结节恶性率可高达80%。

④CT值与肺磨玻璃结节关系

正常肺组织里充满空气,其CT值约为-900Hu, 而在肺癌早期,癌细胞沿着肺泡壁匍匐生长,密度就会增高,呈现为磨玻璃密度,经过一段漫长的潜伏期,有的就会长成肿块。

当然了,肺磨玻璃结节也可以见于炎症、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等情况,通过动态随访观察可以鉴别,比如炎症结节在抗炎治疗后可以吸收消失(如果怀疑炎性结节,一般推荐抗生素治疗2周,3-4周时复查CT对照结节是否有变化)。

肺磨玻璃结节是发展过程和实性结节完全不同,它是表现为惰性发展,变化非常缓慢的一类结节,特别是纯磨玻璃结节,一般CT值在-600—-700Hu。据统计, 纯磨玻璃结节的平均倍增时间为845天, 混合磨玻璃结节的平均倍增时间为538天,所以在短时间内随访观察不会影响手术效果,也是安全的。所以医生让我们随访观察,我们就去观察,不必担心结节在短时间长大。临床工作中,一般8mm左右的磨玻璃结节就有手术指证,有些人不想做手术也可以随防观察,定期复查CT。如果过半年或者一年后再做手术,其实也不影响手术效果。但是超过1cm以上的磨玻璃结节,如果CT值也很高,高度怀疑至少微浸润性腺癌,如果短时间随访后无变化,可以建议根据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选择是否手术切除。

第一次发现的时候,肺磨玻璃可表现为癌前病变,也就是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随着时间推移,可发展为原位腺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

通过CT值大致区分原位癌、微浸润性腺癌和浸润性腺癌。

●原位腺癌: -600到-560之间。

●微小浸润性腺癌: -560到-460之间。

●浸润性腺癌: 一般在-460以上,平均值-260左右。

目前研究表明,2cm以内,以磨玻璃结节为表现的肺癌,一般都是早期肺癌,切除后基本上治愈了,术后很少出现复发及转移!

通过以上的介绍,是不是对肺结节有了基本的了解了呢!最后还是要让专业的医生根据胸部CT上影像学特征、随访变化情况、CT值、结节大小等综合判断肺结节良恶性,这样我们才能知己知彼,从容面对,不再谈“结”色变!




杨桂学
杨桂学 主治医师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