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琴_好大夫在线
2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诊后必读

卵巢巧囊术后预防复发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发表者:陈淑琴 人已读

灿灿今天继续和我沟通术后预防复发的问题,她问道:“您说的内异症术后需要注意的内容,我都记住了,您看我的情况该使用哪些药物可以预防复发呢?”


我说:“你刚做完手术,还没有结婚的计划,可以先用着GnRH-a打针6个月,一个月一针,后续接着吃口服的药物,比如地诺孕素。”


灿灿说:“您能跟我讲讲这些药物的相关问题吗?”


我说:“我给你详细讲讲这些药物的作用和可能的副反应。”





01 GnRH-a


GnRH-a是一个英文缩写名(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 GnRH-a),它的中文全名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类似物)。我们把这个词拆开来看就更容易理解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先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顾名思义,就是管理人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一种激素,它由最高司令——下丘脑分泌,属于生长激素;而促性腺激素则是促进性腺(卵巢)分泌性激素的,由第二长官——垂体分泌的(见下面的HPO轴调节图)。


而GnRH-a这个激动剂(类似物),就是模拟人体内GnRH,即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药物。它和GnRH的结构类似,当体内更多GnRH-a时,就抢了GnRH的饭碗,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抑制卵巢分泌雌激素


而内异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所以,降低雌激素对控制其复发有好处,GnRH-a可以通过强大地抑制下丘脑作用,暂时使雌激素下降,处于绝经期的雌激素水平,从病因上抑制内异症的发生和发展。临床上称为“假绝经疗法”。


可想而知,GnRH-a治疗内异症时,会发生“绝经期综合征”,也就是低雌激素带来的各种反应,比如:潮热、烦躁、骨质丢失等。针对这些症状,医生也有解决的方法,称为“反向添加”和“联合调节”(详见如何缓解GnRH-a引起的绝经期症状?一文)。





02 孕激素


我们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而在女性体内,孕激素是对抗雌激素的作用(详见女性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是如何变化的?一文),所以,使用孕激素可以抗衡雌激素产生的作用。


临床上,常使用孕激素治疗或控制内异症的发展和复发。迄今为止,使用的孕激素主要有:孕三烯酮、米非司酮、内美通、地诺孕素、地屈孕酮等。妊娠是最好的孕激素治疗状态,因此,孕激素治疗也称为“假孕疗法”。


虽然孕三烯酮、米非司酮、内美通等曾在内异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因它们的副反应多、复发率高等原因,逐渐在临床中减少应用。而目前,临床中应用较多,复发率低、副反应少的孕激素为:地诺孕素和地屈孕酮


由于这两种常用孕激素的活性、特点各不一样,使用的人群也有所不同(详见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控制复发的药物如何选择?一文)。地诺孕素(2mg/d)可抑制排卵,适合无生育要求时使用;地屈孕酮(20mg/d)不影响排卵,适合有生育要求时使用。





03 短效口服避孕药


短效口服避孕药因为其中高效孕激素,也应用于内异症的治疗中,在地诺孕素还没有上市以前,口服避孕药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其中少量的雌激素,对于年龄>45岁的女性来说,长期服用存在一定的血栓风险


现在,常用的短效避孕药有优思悦、优思明、达英-35等,在服用的过程中,既能进行满足年轻女性的避孕需求,又能进行内异症和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相关管理减少内异症等疾病的复发


所以,口服避孕药适合年轻女性使用,一举两得。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排除血栓病史、心血管疾病史、血栓家族史、肥胖者、吸烟者等血栓高危因素减少长期服用带来的血栓风险。当然也要排除乳腺癌或癌前病变等。





04 曼月乐


曼月乐是一种含有高效孕激素的避孕环,在宫腔内长期释放孕激素,除了避孕以外,常用于进行子宫内膜病变的管理,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生长和增生,也用于治疗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


由于其在宫腔内的药物浓度高于血液中浓度的1000倍,因此,其抑制内膜生长,控制内膜脱落,减少月经来潮,阻止经血逆流和内异症新生病灶的产生(详见哪些妇科疾病更适合上曼月乐避孕?一文)。但对盆腔残留病灶的作用有限。


临床上,常常适合无妊娠需求的内异症女性进行术后的长期管理,但是一般需要与GnRH-a联合使用,借助GnRH-a强大的降低雌激素作用,在使用GnRH-a半年序贯曼月乐治疗,是内异症三级预防管理的一种方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长期管理,我们称为三级预防,需要根据不同女性的年龄、生育要求、卵巢功能和疾病情况等综合考虑,进行不同药物管理,最终都是为了促进生育减少复发,至于药物该如何选择?各种药物具体的作用机制和副反应如何?后续还会继续分享。


术后管理内异症,各类药物合理用,

年龄生育考虑中,减少复发目的同。


本文是陈淑琴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