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选
发表者:齐江明 人已读
肘关节僵硬分为关节内和关节外两种因素。常见的关节内因素包括创伤后关节炎、关节面对合不良、关节内粘连、游离体或骨赘引起的骨关节炎和增生性滑膜炎等。常见的关节外因素则包括异位骨化、关节囊挛缩和肌腱挛缩等。在关节纤维化的过程中,肘关节囊起重要作用,即使遭受相对较小的创伤,关节囊的结构和生化特性也会发生改变,导致增厚、顺应性降低和活动性丧失等。但绝大多数属混合性,同时有关节内和关节外因素,如严重异位骨化者同时伴有关节囊挛缩和关节内粘连。肘关节骨折脱位与僵硬密切相关,所有肘关节脱位均可引起关节囊和侧副韧带撕裂。单纯肘关节后脱位可导致平均10°的伸肘受限;若脱位同时伴发骨折,则会增加异位骨化的发生风险,进一步影响其功能。
另外,肘关节僵硬的原因也分为创伤性与非创伤性两类。创伤性因素包括创伤、烧伤、颅脑外伤等,损伤程度与肘关节僵硬程度成正比。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机制主要是关节内出血、渗出导致肘部处于屈曲位,因为在此位置时肘关节囊容量最大,关节内压力减小,疼痛缓解。此后关节囊逐渐增生变厚,肘屈伸受限。因此,虽然不同因素均可造成创伤后肘关节僵硬,但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关节囊发生了挛缩。创伤后7 ~ 14 d内多次手术也可造成肘关节僵硬。非创伤性因素包括骨关节炎、炎症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多关节血肿等。
异位骨化是由软组织中不均匀的板层骨形成的。具体而言,当多能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时会形成异位骨,成骨细胞会产生矿化形成骨的类骨质,组织学上这种异位骨与天然骨相同。其在物理阻挡肘关节活动中十分重要,大约3%的单纯肘关节脱位和高达20%的肘关节骨折脱位都伴发异位骨化。文献报道继发于肘部创伤的异位骨化发生率为1.6%~56.0%,可依据损伤的类型不同而不同,随着骨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还与其他未注意的骨软骨骨折等有关。异位骨化的发生与神经系统病变密切相关,最常见于脊髓和头颅等创伤,也可发生于非创伤性的神经系统疾病。文献报道,当伴有头颅创伤时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为11.0%~73.3%。
目前肘关节易于挛缩的原因以及哪些患者易于产生创伤后肘关节挛缩仍不明确,但是肘部创伤后早期进行主动活动可以预防关节挛缩。制动时间过长是肘关节僵硬的促进因素。对于肘关节损伤,建议制动时间尽量不超过2周,应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降低肘关节僵硬的发病率。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