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张兆国 人已读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 VVS)是指由自主神经介导、多种因素触发的周围血管扩张,进而导致一过性脑缺血,临床表现为短暂意识障碍,同时伴有肌张力丧失,不能维持站立姿势而晕倒。VVS约占所有晕厥的60%。血管迷走性晕厥在临床很常见,通常发生于健康人群中,好发于年轻女性,其发生机理是神经心脏反射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病因】 VVS属功能性疾病,多在青春期发病,多有持久站立、体位突然改变、环境闷热、紧张或运动等诱因。
【临床表现】 VVS晕厥前可有头晕、头疼、眼前发黑、恶心、腹痛、面色苍白、出汗等晕厥先兆症状。在一段时间内可反复发作,持续时间多<5分钟,平卧后意识较快恢复,苏醒后可出现全身无力、头晕、口渴等。体格检查多无异常体征。
【辅助检查】
1.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 HUTT)帮助诊断VVS及进行不同血液动力学分型。HUTT包括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及药物激发直立倾斜试验,儿童首选激发药物为硝酸甘油。
2.其他检查 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脑电图、头颅影像学等主要用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晕厥或癫痫等鉴别
【诊断】 VVS临床诊断包括:有晕厥表现:HUTT达到阳性标准:除外其他疾病。HUTT诊断VVS的阳性标准为:在HUTT过程中发生晕厥或晕厥先兆伴以下任一情况者,①血压下降:收缩压≤80mmHg,或舒张压≤50mmHg,或平均血压下降≥25%;②心率下降:4~6岁<75次/分,7~8岁<65次/分,8岁以上<60次/分;③出现窦性停搏代之以交界性逸搏心律;④一过性Ⅱ度或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及长达3秒的心脏停搏。
根据患者在HUTT中的表现分为3种临床类型:
(1)以心率下降、收缩压无明显变化为主要特点的心脏抑制型。
(2)以血压下降较明显,心率无明显下降的血管抑制型。
(3)混合型则表现为血压和心率均下降明显。
【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
1.物理疗法
(1)直立训练:嘱患者每天身体靠墙站立,逐渐延长站立时间,1个月后复查直立试验。
(2)自身调节:如发生晕厥先兆应立即进行自身调节,通过适当改变体位,如取仰卧位姿势、抬高大腿、蹲踞动作等保护性姿势,促进静脉回流,使晕厥或晕厥先兆症状消失。
2.增加患者的盐及液体的摄入量 饮食中增加盐和(或)液体的摄入可扩充VVS患儿的血容量。口服补液盐最常用,应注意定期监测电解质,常用剂量为250~500ml/d。
(二)药物治疗
适用于非药物治疗无效、持续反复晕厥发作的少数患者。常用药物主要为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和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1.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 通过阻断心肌β1-受体,防止心室过度收缩,同时也能拮抗儿茶酚胺的作用。对于HUTT阳性反应前有一过性心动过速的VVS患者可以考虑选用此类药物。
2.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以盐酸米多君为常用,可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且对静脉系统的影响大于动脉系统,减少外周静脉容量而发挥疗效。对于外周血管扩张明显,血压下降明显的患者优先考虑。
(三)康复治疗
1.肢体加压训练
晕厥前兆发生时,双手握拳、上肢紧绷和双腿交叉等肌肉长收缩的抗压力动作可显著升高收缩压,可能达到延迟或避免晕厥发生。
2.家庭倾斜训练
在家靠墙倾斜训练,大约3,5,10直到60分钟。分钟逐渐增加。
3.改变生活方式
告知患者本病属良性过程,避免诱因(如闷热、拥挤环境、脱水等);咳嗽性晕厥者抑制咳嗽;坐位排便;增加水和食盐量;早期识别前驱症状,尽快进行增压动作,及时坐下或躺下。
本文是张兆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