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骨折石膏固定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各位家长您好,孩子因为骨折或者关节韧带损伤等情况,需要进行石膏或支具的固定。
骨折固定后,并不是万事大吉,因为石膏或支具都是外固定,是放在肢体外面的固定,由于肌肉和软组织的覆盖,并不能对骨折进行牢固的固定,而且加上孩子天生好动,对骨折的稳定性也会有影响。所以如果不注意,仍然可能发生再移位或的并发症。
下面详细介绍了常见的并发症的原因和注意事项,请仔细阅读。
1. 过敏、皮疹、感染等:
石膏的通透性比较差,支具略好,但固定以后都会透气性变差的情况,容易使皮肤出现憋闷感,进而导致皮肤瘙痒的现象出现。有些孩子由于自身体质问题,对包裹的材料比如石膏、衬垫等会有过敏的情况,加上局部无法清洁,可能会皮疹、渗出等情况。所以如果孩子出现皮肤瘙痒明显,局部有渗出、异味等情况,要及时来院就诊。平时注意不要活动量太大,导致肢体出汗过多,导致局部皮疹等情况。在炎热的夏季和秋季,一定要保持孩子在凉爽的环境下。
2. 压伤:
石膏或支具是用于辅助固定骨折的,在固定塑形后会变得非常硬,虽然里面有一层棉垫或棉套,但是在骨骼突出部位(例如腕关节、踝关节外侧、足跟等)仍然很突然出现压迫现象。压迫时间过长会皮肤红肿、破溃,甚至皮肤坏死。如果孩子感觉石膏或支具内某些部位持续疼痛时,就要注意有无受压,年龄大的孩子会自诉某个部位持续疼痛,而年龄小的孩子可能表现为持续的哭闹或情绪不稳定等,遇到以上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
3. 压迫性神经麻痹:
肢体的有些神经组织,可能走形于肢体表面,若石膏或支具局部压痛导致神经的麻痹瘫痪,早期会有远端麻木,后期会出现手指或脚趾的活动受限。如小腿石膏压迫腓骨小头处,易引起腓神经瘫痪,导致足贝、足趾麻木、下垂不能背伸。前臂石膏压迫了桡神经,可能引起桡神经麻痹,手部麻木,腕关节下垂。因此固定后如果发现肢体麻木、疼痛时,甚至手指足趾活动障碍、可能是压迫性神经损伤的早期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4. 肢体血运障碍:
骨折进行固定后,由于损伤程度不同肿胀程度也不同。严重的外伤时,肢体可能还会继续加重,由于石膏或支具没有弹性,这时候原本合适的固定就不合适了,肿胀没法向外扩展,那就会导致肢体内容受压,继而导致肌肉、神经和血管受压。这时候就会出现在石膏或支具内部的肿胀是观察不到到,但露在外面的手和脚是可以看到的,暴露在外面也是方便观察,如果出现明显肿胀、疼痛、苍白、发紫、感觉迟钝、麻木等情况,及时就诊。同样,年龄大的孩子会自诉受伤部位持续疼痛,而年龄小的孩子可能表现为持续的哭闹或情绪不稳定, 不能用玩具和其它方法缓解时,或者夜间睡眠差,1-2小时就会醒,不能完全入睡等。因为如果压迫肢体肿胀严重,就会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造成肢体缺血性肌挛缩。此种并发症非常严重,因此切不可轻视。有上述所说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5. 骨折再移位
石膏(支具)固定后所需固定时间与患儿年龄、骨折部位和类型均有关系,所以固定时间因人而异,但患肢肿胀通常在受伤1-2星期内慢慢减轻,此时会感觉石膏(支具)就回有松动现象,并易发生原骨折部位再移位。因为孩子骨折愈合相对快,如果松动的石膏干活支具没有及时调整,或移位后没有及时复位,可能会导致骨折已经愈合,没法再次复位,失去了最好的治疗时机。故请听从按医生交待,及时到本院骨科门诊复查至痊愈为止。
6、随访
再好的治疗,也需要好的随访,才有更好的康复结果。不方便来回奔跑医院,希望在家能得到医生指导的患者,可以申请我的网上诊室的“康复随访服务包”。服务包包含以下内容
1)首月3次的主任查房,询问病情,了解恢复情况,根据病情变化给与相应的治疗策略。
2)当病情有变化时,可随时与医生汇报。每月包含5个问诊包(共计15次回复单元),性价比更高。
各位家长可以结合自己情况申请服务。
本文是宋宝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