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形觉剥夺性弱视相比其他类型弱视难治?
形觉剥夺指的是入眼光路(眼科里叫作屈光间质)被遮挡或出现不透明。形觉剥夺性弱视常见的病因有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角膜白斑、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严重瞳孔残膜等,还有一类特殊的形觉剥夺性弱视叫作遮盖性弱视,就是婴幼儿期的不当遮眼导致的弱视。

先天性白内障
再说弱视的本质。弱视是视觉发育障碍,确切的说是视觉神经发育受阻。
胎儿的眼睛在母亲子宫里就开始透过羊水和腹壁接受外界光线刺激了,视觉也由此萌芽;
出生后,两眼开始接受更多色彩、更多细节的物像刺激,视觉逐渐发育、成熟和精细。
眼科认为0~12岁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但其中最核心、最基础的视觉功能是3岁前完成的。所以0~3岁称为视觉发育关键期;
更为核心和基础的视觉发育过程,是胎儿~出生后4个月这一段。因为在这一段里,视觉神经系统的发育与眼底黄斑部结构的发育并行。

角膜斑翳
说的这么啰嗦,是想说明一件事——弱视的四大分类中,斜视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这三类弱视的两只眼的“入眼光路”都是通透的,这使得这几种弱视患儿的视觉神经系统获得了难得的基础结构发育机会;而形觉剥夺性弱视则不同,患眼黄斑中心得不到充分的光和物像刺激,视觉神经结构的发育基础就落后后于前面三种弱视类型。所以,相同矫正视力基础的形觉剥夺性弱视的增视难度更大、治疗周期更长。

上睑下垂
这就好比贫瘠黄土里育苗的树苗、即便移植到肥沃黑土里,相比黑土育苗的小树,生长速度也要略逊一筹。
了解差距的目的不是打压自己,而是帮助大家正确认识病情、理性看待功效,“路虽远,行则将至”,相信付出终会有回报。全力以赴,即便进步没有那么大,总没有遗憾。
本文是汤锡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