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为什么会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肾脏功能开始逐渐丧失,导致体内代谢产物的积累和酸碱平衡的失调。当肾功能丧失到一定程度时,血液透析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然而,血液透析治疗可能会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SHPT),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并发症。那么,慢性肾衰竭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甲状旁腺激素(PTH)的作用。该激素主要作用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和骨代谢。当钙离子浓度降低时,甲状旁腺就会分泌PTH,增加血液中钙离子的浓度。另外,PTH还能促进骨吸收,使骨中的钙离子释放出来,进入血液中。在正常情况下,PTH的分泌受到钙离子和维生素D的调节,保证体内钙、磷代谢的平衡。
但是,当肾功能出现问题时,就容易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一方面,肾脏的功能减弱无法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导致血液中碱性物质增加,这会抑制PTH的分泌。另一方面,当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大量的钙离子和磷酸盐会从体内被清除掉,导致血液中的钙离子浓度降低,这就刺激甲状旁腺分泌更多的PTH,促进钙和磷的释放。长期以往,甲状旁腺就会变得比较“敏感”,即便是正常钙离子水平,也会分泌更多的PTH,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状。
那么,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对患者有哪些危害呢?首先,PTH的过量分泌会导致体内钙、磷代谢失调,长期以往,就会导致骨骼疾病,如骨质疏松和骨折等。此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还与心血管疾病、肌肉病等病患的发生有关系。
因此,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来说,预防和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也非常重要。建议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注意控制体内钙、磷代谢平衡,保持良好的营养和运动状态,避免用药过度等因素对甲状旁腺造成不良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监测血液中磷和钙的水平,以及甲状旁腺激素的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生。
本文是王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