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慧玲 三甲
李慧玲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妇科

2023CSCCP大会系列报道:分论坛(五)HPV筛查时代的阴道镜检查

135人已读

第九届CSCCP大会由七个分论坛组成,分别为热点话题专家论坛、筛查及检测技术新进展、微生物与HPV相关基础研究、中国数据分享-中青论坛、HPV筛查时代的阴道镜检查、深入外阴阴道肛周病变,以及CIN的管理。分论坛(五)主要围绕“HPV筛查时代的阴道镜检查”,内容精彩丰富,线下参会600余人,会议期间,线上直播观看人次:1万人次。下面将对分论坛(五)主要内容进行报道。

论坛的第一部分由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尹如铁教授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胡丽娜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赵昀教授:阴道镜检查——人工智能面临的挑战


赵昀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史,阴道镜的人工智能图像识别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会。在语言大模型之前,AI在图像识别领域受阻。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亮度、噪声等外部因素的干扰下,AI无法透过表面上多个关联的特征获得图像的本质,难以实现精准的识别和学习。AI阴道镜人工智能需要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目前还没有大模型用于阴道镜图像识别。大模型需要更多的训练数据,更先进的训练模型算法支持。


广东省人民医院钱德英教授:阴道镜检查的技巧和阴道镜思维


钱德英教授指出阴道镜是低倍显微镜(6-40倍),是一种评估工具,是实验室和临床判读的结合,是细胞学和病理学之间承前启后的桥梁。阴道镜下要观察宫颈、宫颈管、阴道壁、外阴,包括肛管肛周的外观和形态。检查要有足够的观察时间,结合实验室结果和临床症状综合判断,选择最严重的部位进行活检。最后,钱教授通过多个病例强调阴道镜检查需要遵循观察-判断-活检-关联的临床思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耿力教授:绝经后阴道镜检查的难点和对策


耿力教授指出绝经后妇女阴道镜检查的难度明显增加,因为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宫颈萎缩,鳞状上皮变薄,糖原缺乏导致的上皮点状出血,上皮剥脱,阴道镜表现不典型,操作难度增加。阴道镜检查会出现阴道镜图像不典型,醋白改变不典型,碘染色着色浅或不着色,易触血的特点,阴道镜检查前可酌情使用雌激素。耿教授强调检查后要评估筛查、阴道镜、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再结合病史进行综合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爱军教授:宫颈组织细胞学AI的研究进展


刘爱军教授指出,人工智能(AI)辅助宫颈细胞阅片对于LSIL+的检出的敏感度97%,特异度89%,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AI计算+医生复核这种相辅相成的临床应用模式,可以大大提高阅片效率和准确率。AI辅助宫颈癌筛查,特别是辅助细胞学诊断正在走进临床,将成为病理医师的助手。随着AI辅助组织学诊断不断优化,训练数据的不断增加,学习模型的不断深度化,提高诊断性能和病理医师的效率避免漏诊。AI辅助诊断在未来会减轻病理医生部分工作,但不可能完全替代医生。AI辅助宫颈细胞学诊断还可以通过“云病理”缓解区域间筛查水平差异。


专题研讨会:男女性伴同防同治在宫颈癌防治中的重要性


主持:北京协和医院 陈飞教授

讲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耿力教授

耿力教授提出男性HPV感染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男性HPV感染存在自然清除率低,可能造成不育、引起HPV相关病变。男性感染HPV后,阴茎头及包皮内表皮黏膜屏障的自然修复和感染的上皮细胞角化脱落所需时间较长,导致男性自然清除几率低。男女性伴同防同治或可有助于降低HPV相关肿瘤的发生。


论坛的第二部分由陆军军医大坪医院李力教授和海南省人民医院朱根海教授主持。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汪清教授:宫颈原位腺癌的诊治经验分享


汪清教授指出宫颈原位腺癌(AIS/HG-CGIN)是子宫颈腺癌的前驱病变,绝大部分AIS与高危型HPV感染关系密切,特别是HPV16、18感染。如果AIS不进行治疗,进展为浸润性腺癌的风险较高。近几十年,宫颈AIS和宫颈腺癌的发病率均有所增加。AIS病理学表现为子宫颈黏膜柱状上皮及子宫颈内膜腺体被覆上皮细胞,具有恶性细胞特征,但腺体结构保存,病变局限于原有的小叶结构内。AIS组织病理学有跳跃、宫颈管高位、裂隙深层的特点。最后,汪教授通过两个病例,再次强调了细胞学提示腺细胞异常的临床处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沈丹华教授:宫颈腺癌预后相关临床及病理因素


沈丹华教授指出近几十年来宫颈腺性病变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一些数据显示,腺癌在子宫颈癌中的占比已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5%上升到20%-25%。第五版WHO分类对于宫颈腺性病变依据发病机制不同分为HPV相关性与HPV非依赖性肿瘤。HPV非依赖性腺癌包括胃型、透明细胞型、中肾型、子宫内膜样型以及NOS型,常缺乏HPV相关性腺癌的特征性形态学表现。第五版WHO分类将浆液性癌从宫颈腺癌分类中删除,对于诊断宫颈原发子宫内膜样癌也有严格的诊断标准。


论坛的第三部分主题是宫颈AIS和腺癌:从细胞-阴道镜-病理病例讨论,该环节由美国匹斯堡大学医学中心赵澄泉教授主持。


来自不同医院的六位专家分享了宫颈AIS和腺癌病例: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高蜀君教授:互相成就-感恩有你;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丛青教授:早期发现,防微杜渐;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程易凡教授:胃型粘液分化的宫颈腺病变;

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徐海鸥教授: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一例;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胡红梅教授:当细胞学和活检病理不一致时的处理;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黄倩羽教授:妊娠合并宫颈原位腺癌一例。

病例分享结束后,会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嘉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红燕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张静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沈丹华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徐海苗教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曲芃芃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赵昀教授、北京朝阳医院刘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汪清教授


郭红燕教授指出宫颈原位腺癌有病灶跳跃性的特点,当细胞学和阴道镜及病理结果三者不符合时,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张静教授指出宫颈腺体叶状增生是一个良性病变,但是临床上要高度重视,因为有可能会进展到非典型宫颈腺体叶状增生。针对腺样基底细胞癌,张教授说单纯腺样基底细胞癌预后较好,但临床上经常合并有其他类型的癌,医生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沈丹华教授指出如果阴道镜图像呈现出较大肿块,要考虑恶性可能。如果活检诊断有困难,可以考虑大块切除来明确诊断。徐海苗教授强调了临床细胞学取样及标本转移和保存的重要性,因为以上问题均可能造成细胞学医师判读困难。强调临床和细胞学医生应该经常沟通,互相学习。赵昀教授表示细胞学申请单上要提供重要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为细胞学医师明确诊断提供参考。曲芃芃教授强调当临床发现结果不一致时,一定要找原因、找关联,再进行临床决策。要重视影像学对临床诊断的辅助价值。汪清教授指出面对妊娠期合并宫颈高级别病变或原位腺癌的患者,是需要多学科能力对患者进行孕期和分娩期的管理,对于医疗能力不足的单位或个人,建议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而不要轻易下结论引导患者终止妊娠。刘军教授指出,细胞学筛查对于腺上皮病变的敏感性低于鳞状上皮内病变,阴道镜下亦是如此。如果妊娠期发现AIS,建议孕期密切监测,产后积极处理。



论坛的第四部分主题是LEEP术式辩论:分块切vs一刀切,本环节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家德教授主持。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陈慧教授从LEEP手术切除的宽度、切除长/深度、病理及预后三个角度论证了“分块切”优于“一刀切”。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张祺教授从精准治疗、病理诊断、预后处理、指南共识四个方面指出“一刀切”优于“分块切”。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吴绪峰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智慧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高蜀君教授针对LEEP术式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吴绪峰教授认为LEEP手术基本上可以满足所有关于CIN的治疗要求,“一刀切”也不影响病理的诊断。“分块切”对于特殊变形的宫颈有其相应的适应证。张琳教授指出一般情况下尽量“一刀切”,对于那些一刀完不成的情况下,应该在充分考虑病人安全的情况下把手术做好,把损伤降到最小,进行“分块切”。特殊情况下应该行个体化的治疗。张智慧教授从病理的角度认为“一刀切”对于病理的判断更有利,能有效的避免漏诊。高蜀君教授表示更倾向于“一刀切”,确保病人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刀头,尽量行一刀切,确保疾病得到恰当的治疗;如果条件不允许,则有选择性的进行“分块切”,强调务必标记好内切缘。

至此,分论坛五在各位专家热烈的讨论中落下帷幕。在这场视角前瞻、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中,参会医生表示收益颇丰,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年的CSCCP再见!


花絮


2023CSCCP通讯组:

报道:王琦

审核:赵昀 张薇

摄影:李慧玲 叶羚

李慧玲
李慧玲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