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胡海龙 人已读
紫杉类药物的抗肿瘤作用于1962年被发现,经历长达30年的研究后,自1992年12月29日起,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正式批准用于治疗晚期卵巢癌等多种肿瘤。在中国,紫杉类药物包括紫杉醇注射液、多西他赛、紫杉醇脂质体和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以下简称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等。临床实践中,紫杉类药物可用于多种肿瘤性疾病的治疗,如乳腺癌、尿路上皮癌等,是肿瘤化学治疗的基石药物。紫杉类药物的出现显著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然而,其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带来多种短期和长期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药物使用的依从性,导致减量或停药,对治疗结局产生不利影响。鉴于此,规范化管理紫杉类药物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化疗药物对周围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以及产生的一系列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和体征。CIPN是紫杉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对临床医师和患者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即使停止紫杉类药物治疗后,紫杉类药物相关周围神经病变仍可能继续恶化,这一过程被称为“滑行”现象。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患者总体生活质量。
本文是胡海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