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郭生红 人已读
最近有个话题特别火,说“无名指比食指更长更可能是同性恋”。
我第一反应是伸出自己双手,对比了一下!哇哦!我的无名指更长!!!又马上把家里所有人手拉出来对比,都是无名指更长,难道我们都有同性恋倾向?!
No no no 别急!这个问题坚决不能这么草率!
于是郭医生马上扒了扒这个说法的来龙去脉。
首先,这里涉及一个专业名词:Digit Ratio,代表第2根手指比第4根手指的长度,也就是食指:无名指,简称为2D:4D,可以翻译为“指长比”。
食指:无名指,简称2D:4D,也叫指长比
本身大多数人的这个2D:4D数值都小于1。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无名指本就比食指更长。(看到这里,请放下正在对比长度的双手!)
大多数人指长比都<1
而这个相关同性恋倾向的说法全是来自于英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
这是话题来源的最初文献
这个研究结论说的是:性取向可能受到产前睾酮和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他们的测量数据表明,2D:4D与产前睾酮呈负相关,与雌激素呈正相关。
什么意思呢?再翻译一下这句话,意思是(产前睾酮水平更高,2D:4D值更小),无名指更长,男性更可能有同性恋倾向。
但是,我们再精读文献,会发现这个说法断章取义了。
研究中图表看得出来,正常对照组,大多数也是无名指比食指更长(2D:4D集中在0.96-1之间),也符合前面2D:4D的统计学数据,大多正态分布集中在0.85-1之间。
非同性恋者2D:4D集中在0.96-1之间
人家研究也还说了,更低的2D:4D可能会导致双性恋。
看标黄色处
而且他们的测量样本量不大,并且样本中的同性恋并不是专业医生确诊的同性恋。
样本量只有91
样本量只有240
更不用说测量方法是通过复印或者拍照方式测量的,测量手指底部中点连线到手指顶端,这个方法误差之大,可想而知。
标黄处看的出测量的方法比较粗陋
但是,严谨、求知的郭医生,也不能这么草率就否定。于是,继续扒,又找了meta分析来看。
证据等级更高的文献
结果仅仅是认可产前雄激素水平参与性别认同的假设。但是,明确提出需要更严谨的测量方法,专业医生确诊的同性恋者,设计前瞻性或者病例对照研究,同时测量左手、右手,以及扩大样本量等意见。
标黄处都是这个话题研究不严谨、需改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关键
我们知道影响同性恋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先天、后天、环境、经历等等方方面面。
而且,科学研究本身还存在种族差异、地区影响等等。
这个2D:4D还可能涉及左右优势手差异、人种差异、个体发育影响、年龄、身高、体重、职业等等偏倚。
所以,这个说法比较草率。
既然说到种族、地区差异,那么我们中国有没有类似研究呢?
有。
中国在这个话题上的研究
这篇中文文献的研究结论是:
研究结论有出入、差异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可以安心睡觉了。
无名指比食指更长,可能有同性恋倾向?
本文是郭生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