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娥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猴痘是个什么病?

发表者:刘翠娥 人已读

猴痘是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主要感染猴子、啮齿动物和人类。

该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2022年5月以来,一些非流行国家也报道了猴痘病例,并存在社区传播。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天花病毒也属于正痘病毒属,二者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传染性软疣病毒也属于痘病毒家族,可引起常见的传染性软疣疾病。猴痘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动物(包括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感染猴痘病毒的动物和人是主要传染源。猴痘病毒耐干燥和低温,在土壤、痂皮和衣被上可生存数月。但对热敏感,加热至56℃30分钟或60℃10分钟可灭活。对次氯酸钠、氯二甲酚、戊二醛、甲醛和多聚甲醛等敏感。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可使之灭活。

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症状持续2至4周。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西非分支病死率约3%,刚果盆地分支病死率约10%。

传播途径:(1)接触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2)飞沫传播: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长期密闭空间的近距离接触可能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疾病。(3)胎盘垂直传播:孕妇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4)不能排除性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其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临床表现:

早期可有发热寒战,体温可达38.5℃以上。可伴有头痛、嗜睡乏力等类流感样症状。多数伴有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典型皮疹特点:从数个到数百个,可以首先出现在面部,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多呈离心性分布;分布部位: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皮疹形态:从斑疹、丘疹、到水疱、脓疱最后结痂,可以多种形态同时并存。水疱和脓疱多为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质地较硬;伴随症状:可有明显瘙痒和疼痛。

病程: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2-4周。

并发症: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严重脱水、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等。

后遗症: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色素沉着,或瘢痕。

在此提醒大家,如果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者,同时具备以下情况中的任一项:(1)发病前21天内有境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居史;(2)发病前21天内与猴痘病例有密切接触;(3)发病前21天内接触过猴痘病毒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请尽快到医院就诊,如果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培养分离出猴痘病毒,则可确诊猴痘。

猴痘需要和水痘、传染性软疣、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皮肤细菌感染、疥疮等鉴别。早期还要与其他发热性疾病鉴别,需要实验室检查才能作出明确诊断。

预防方面,要避免和猴痘患者进行密切接触,包括性接触,尤其是同性接触。避免在疾病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如在国内外有可疑动物、人员或猴痘病例接触史,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可选择感染科、发热门诊,并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比如去过哪里?在哪里居住过?和什么人接触过?等)结痂脱落前避免和他人密切接触。

参考文献:2022年6月10日,卫生健康委网站,关于印发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www.gov.cn)

本文是刘翠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