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双下肢不等长(一)诊断与评估
双下肢不等长是儿童生长发育时期的常见现象,有些从一出生就出现,有些到青春期出现脊柱侧弯才发现是双下肢不等长所导致。 “长短脚”的危害很大,持续双下肢不等长会导致患儿行走步态异常,步态起伏会造成行走时能量消耗增加、容易疲劳,较短肢体容易出现跟腱挛缩,持续骨盆倾斜继发较长一侧的髋关节不稳定,久而久之出现髋关节发育不良,脊柱代偿性侧弯,晚期出现腰痛及髋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双下肢不等长应当是小儿骨科医生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治疗双下肢不等长之前,我们应当重点关注几个问题:
1.双下肢不等长的病因有哪些?
弄清病因有助于我们选择治疗方式,创伤、感染、肿瘤、先天畸形都有可能造成下肢不等长,有些患儿有明确的创伤、感染病史,家族遗传疾病史,有些需要影像学检查发现骨质异常明确诊断,也有患者通过各项检查均无法判断是何种异常,只是单纯的双下肢长度和周径不一(表1)。
表1:双下肢不等长病因
患侧过度生长 患侧短缩
DDH术后过度生长 腓侧轴旁半肢
骨折后过度生长 内生软骨瘤病
神经纤维瘤病 骺早闭
血管瘤 股骨头坏死
单侧肢体肥大 Perthes病
巨肢 股骨头骺滑脱
纤维异样增殖症 半肢发育不良
2.如何评估双下肢不等程度?
站立位双下肢全长测量片可以帮我们精确测量双下肢不等长的具体数值(图1)。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关注股骨头最高点到踝关节中心的距离,对于DDH术后的患者,可能也存在双髂骨的不等长;对于腓侧轴旁半肢或巨肢的患者,也可能存在足的高度不一。另外,有条件的话,应当在穿鞋补高前和补高后对比拍摄脊柱平片,判断姿势性脊柱侧弯是否能够通过补高鞋获得矫正。

图1:双下肢全长测量片,脊柱全长测量片
3.家长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明确肢体不等长的病因、精准测量长度差之后,家长还应该密切关注长度差随生长发育的变化,长度差是否恒定,还是随着生长发育逐年增加。如果有连续几年的长度评估,再综合分析骨龄情况,可以大致预测生长发育成熟时最终的长度差,有助于医生制定长远的治疗计划。
本文是董轶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