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善闻 三甲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泌尿外科

带您了解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有哪些

665人已读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简称尿感,尿路感染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如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绝大多数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

尿路感染,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细菌).gif

你知道吗?

全球每年约1.5亿人发生尿路感染!

图片1.png

女性更容易患尿路感染,男女比例1:10!

60%的妇女一生中至少会患1次尿路感染!

你知道吗?

感染性疾病几乎都是身体防御机制和致病因素的抗争失败的结果。致病因素既包括外界的,比如细菌致病力、细菌数量等,也包括许多自身的生理和病理因素! 下面我们来细数一下那些导致尿路感染的自身因素吧!

(一)尿路梗阻

任何妨碍尿液自由流出的因素,如:结石、前列腺增生、狭窄、肿瘤 等均可导致尿液积聚,细菌不易被冲洗清除,而在局部大量繁殖引起感染。尿路梗阻合并感染可使肾组织结构快速破坏,因此及时解除梗阻非常重要。

图片2.png

(二)膀胱输尿管反流

输尿管壁内段及膀胱开口处的黏膜形成阻止尿液从膀胱输尿管反流至输尿管的屏障,当其功能或结构异常时可使尿液从膀胱逆流到输尿管,甚至肾盂,导致细菌在局部定植,发生感染。

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和尿路感染的关系在 1960 年首次被提出。研究显示,VUR 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在同胞儿童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健康儿童。儿童时期如存在明显的 VUR和尿路感染,肾脏会发生进展性损伤,表现为肾脏瘢痕化、蛋白尿和肾衰竭。反流程度较轻时,肾脏损伤会自主恢复或经过治疗后好转。在成人身上,VUR 通常不会引起肾功能下降,除非同时发生尿路梗阻和尿路感染。

(三)“糖”是隐患

在女性糖尿病患者中,临床有症状或无症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然而在男性糖尿病患者中没有出现这样的差异。尽管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通常是无症状的,但糖尿病是发生严重感染的易感因素之一。据报道,即使糖尿病得到很好的控制,无症状菌尿发生频率也会较高。

项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ial, RCT) 证明,根除无症状菌尿并不能降低糖尿病患者出现有症状UTI 和感染并发症的风险,糖尿病管理不善是有症状UTI 和感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血糖水平较高的患者,其血和尿中葡萄糖含量较高,而葡萄糖是细菌的主要营养物质,为其繁衍提供了良好环境。加之高血糖导致中性粒细胞吞噬、杀菌能力下降,使糖尿病患者较普通人群更易发生尿路感染。若伴有糖尿病肾病,可有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患者抵抗力下降,同时肾功能受损造成尿量减少,使排尿对细菌的冲刷作用减弱,更易发生尿路感染。此外,糖尿病血管病变引起的血流缓慢,也有利于厌氧菌生长繁殖并降低白细胞依赖氧的杀菌作用。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人,会导致膀胱内的外周神经末梢受损而麻木,患者无法及时产生排泄感,从而促使尿路感染的出现。

(四)机体免疫力低下

尿路同时也是分泌性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在肾孟肾炎发生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免疫球蛋白G(immumoglobulin G, IgC) 和分巡型免疫球蛋白 A (seerelory immunoglobulin A,SIgA)。在体外实验中,丛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尿液中提取出的 IgC 和 SIgA 可以抑制相同大肠埃希菌对尿路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

免疫因素影响尿路易感性的研究在动物和人体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人员在动物模型实验中发现,P菌毛疫苗可以降低 P菌毛大肠埃希菌对尿路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并预防急性肾盂肾炎的发生。

640.png

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长期卧床、严重的慢性病和艾滋病等。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b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人群中,尿路感染的发生率5倍于正常人群,且更易发生复杂性尿路感染以区尿路感染复发,因此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

(五)神经源性膀胱

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脊髓损伤、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因长时间的尿液潴留和/或应用导尿管引流尿液导致感染。

(六)妊娠

约 2%~8%妊娠妇女可发生尿路感染,与孕期输尿管蠕动功能减弱、暂时性膀胱输尿管活瓣关闭不全及妊娠后期子宫增大,会对膀胱造成压迫,使得膀胱的容量和收缩能力降低,以及膀胱和尿道所成的角度改变,都会导致女性的排尿功能受到部分的影响,造成排尿不畅、排尿不尽,就更容易导致细菌在局部的滋生。

Tips:

怀孕这个特殊的状态,女性免疫力也会更低一些,所以孕期不仅要注意卫生,避免憋尿,更要加强营养、适量活动哦。

图片3.png

(七)性别;为什么女性更容易得尿路感染?

半数女性一生中会遭遇泌尿道感染,尽管它看起来不像大病,但不断产生的尿意和排尿时的灼热刺痛,总是让人坐卧难安。

尿滴沥.gif

尿路感染这病吧,确实是“重女轻男”。这主要和女性的生理结构和行为活动有关。

生理结构:女性尿道短而宽,靠近肛门和阴道口,细菌更易进入尿路引起感染。

避孕用品:如杀精剂、避孕套和口服避孕药的使用都可能会诱发尿路感染。

妊娠期易感因素:妊娠期孕激素分泌增多、妊娠后期子宫增大压迫尿路导致尿流不畅等都有可能诱发感染。

绝经后易感因素:绝经后雌激素缺乏,阴道黏膜萎缩变薄,阴道内糖原消失、pH值升高,菌群发生改变,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绝经后尿路感染。

当然,这不是说男性就不会得这个病,如果平时不注意个人卫生和性卫生,同样也可能引起尿路感染。

使细菌容易繁殖.gif

(八)年龄、性活动

人的一生中人新生儿到老年均可发生尿路感染。有研究显示,1000例婴儿采用膀胱务刺法做尿检查,发现约 1% 的婴儿有细菌尿,男性多于女性,这时期的尿路感染是全身严重感染的一部分。在学龄前儿童中,女孩尿路感染发生率 10 倍于男孩,常什有梗阻性及神经性病交,故对学龄前儿童思者,应进行全面的尿路检查。学龄前女孩细菌尿的发生率为 1.2%,而同年龄组的男孩则仅 为 0.03%。女性的细菌尿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约每 10 年增加 1%,60~70 岁人群发病率高达 10%。女性的发病率进人生育期后,因为性行为导致的尿路感染明显增高。学岭前有尿路感染病史者,妊娠后细菌尿发生率可高达 63.8%。围绝经期妇女阴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可能会增加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因此影响绝经后姆女膀胱排空的机械和生理因素对于绝经后妇女很重要。男性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多与畸形 、梗阻和前列腺炎有关,故不论年龄大小均应做全面的尿路检查,老年患者则应考虑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类型也受到患者性别和年龄的影响,比如,腐生街萄球菌在年轻、性活跃的女性中可引起 10%的人发生下尿路感染,而很少引起男性和老年人感染。性生活时可将尿道口周围的细菌挤压入膀胱引起尿路感染。

(九)医源性因素

导尿或留置导尿管、膀胱镜和输尿管镜检查、逆行性尿路造影等可致尿路黏膜损伤、将细菌带人尿路,易引发尿路感染。据文献报道,即使严格消毒,单次导尿后,尿感的发生率约为1%~2%,留置导尿管1天感染率约50%,超过3天者,感染发生率可达90%以上。

(十)泌尿系统结构异常

如肾发育不良、肾盂及输尿管畸形、移植肾、多囊肾等,也是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

(十一)遗传因素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宿主的基因影响尿路感染的易感性。先天免疫系统方面的遗传变异(包括模式识别受体分子、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和中性粒细胞活化的遇传变异)与宿主对尿路致病菌的反应至关重要。

反复发作尿感的妇女,其尿感的家族史显著多于对照组。由于遗传而致尿路黏膜局部防御尿感的能力降低,例如尿路上皮细胞P菌毛受体的数目增多,可使尿路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一项临床研究分别在容易出现无症状菌尿或急性肾盖肾炎的患者中发现了相同的遗传缺陷。无症状菌尿患儿的TLR4 表达降低。肾孟肾炎高发儿童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受体 1(CXC chemokine receptor 1,CXCRI) 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并且在该患者组甲发现了新的遗传多态性。这些研究表明,基因控制的免疫机制会影响免疫力和UTI 易感性。

(十二)长时间憋尿

图片4.png

当尿液长时间停留在膀胱内,那么就会有大量的细菌顺势入侵,并且尿液的停留也为细菌提供了更多繁殖的时间;另外当膀胱处于满盈的状态,其压力就会增高,尿液就会逆流向上流入输尿管,假如这个时候已经有细菌入侵,那么就会将细菌送到更为上游的位置发生感染。

综上所述,发生尿路感染,尤其是反复尿路感染时,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明确有无易感因素,再用正确的方式积极对因、对症治疗!


陈善闻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