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什么是肺结节?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及胸部低剂量CT体检的逐渐普及,很多朋友们的体检胸部CT报告单中会出现“肺结节”的字样,目前大多数人对肺结节认识不够全面,认为“结节=肺癌”,纷纷谈“结节”色变,乱求医过度治疗现象非常普遍。

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什么是肺结节?肺结节是源自于影像科医生对于特定影像表现的定义,在肺内、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的密度增高影,长径不超过30mm,影像科医生都称其为肺结节。根据肺结节大小划分,小结节(5~10 mm)、微小结节(2~5 mm)和粟粒结节<2mm)。

从定义里我们不难发现,肺结节只是一类影像学表现相同或相似的改变,为了交流方便而给定的统一称呼。因此,肺结节本身是个中性词,并不是一个明确良性或者恶性的疾病或者概念,它只是一个对于长相的描述,而导致这种表现的原因,可能有良性病因,比如感染性、肉芽肿等;或者恶性病因,比如鳞癌、腺癌等。肺结节按照密度不同可以分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混杂磨玻璃密度结节和实性结节。按数量划分,肺结节可以分为单发结节和多发结节(两个及以上的结节)。
什么是实性结节?
肺实性结节一般是指在CT图像软组织窗上结节覆盖肺部血管和支气管,结节的密度相对较高。实性结节大部分是由肺纤维化、瘢痕组织、炎症和肺淋巴结造成,也有部分实性结节是恶性的,如肺转移癌或腺癌等。实性结节性质判定大多数根据结节形态学特征或动态随访来判定,如出现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变化,则恶性可能大。
什么是纯磨玻璃密度结节?
磨玻璃结节概念是随着高分辨率薄层(≤1mm)CT的出现而出现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是指在肺窗和纵隔窗均看不到任何实性成分的结节,表现为密度轻度增高的云雾状圆形结节,密度像磨砂玻璃一样。不均匀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指在肺窗可以看到实性成分而纵隔窗不可见。大部分人体检查出来磨玻璃密度结节之后会变得恐慌及焦虑起来,然而纯磨玻璃结节多数为惰性生长,可长期维持不变,因此国内外指南均建议对首次发现的磨玻璃结节可以进行定期随访复查,因此首次发现不必过度恐慌,要听取专业医生意见,权衡利弊后作出随访或手术的决策。
什么是混杂磨玻璃密度结节?
混杂磨玻璃密度结节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中出现实性成分,密度不均,且实性成分在纵隔窗所见,此时的结节为混杂磨玻璃密度结节。如煎鸡蛋,蛋白相当于磨玻璃成分,蛋黄相当于实性成分。相较于纯磨玻璃密结节,混杂磨玻璃密度结节为恶性病变的可能性更大,有些混杂磨玻璃密度结节经过一段时间的抗炎治疗会自行消失,但长期存在的磨玻璃密度结节需要警惕早期肺癌的可能。

混杂磨玻璃密度结节示意图

了解了肺结节的大小、密度分类之后,对于肺结节的性质判断和处理策略,接下来我们会推出一系列的科普短文来进一步学习发现肺结节后该怎么办,敬请期待。
本文是王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