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磨(毛)玻璃结节”(GGO/GGN)就诊前的资料准备建议
如今,磨玻璃结节(GGO:Ground Glass Opacity / GGN:Ground Glass Nodule)发病率高,胸外科门诊每天会接诊大量此类病例,其中部分就诊者因为没有准备好合适的影像资料而无功而返,耽误了就诊者自己的宝贵时间。在此,我们暂不讨论磨玻璃结节诊治的专业知识,就单纯基于“资料准备”这个话题,给各位就诊者提出一些个人建议,希望能给就诊者带来一些帮助。
一、资料准备建议:
1、完成薄层CT后就诊
常规CT扫描层厚为5mm,薄层CT层厚为1-1.5mm,由于磨玻璃结节通常直径较小,建议采用薄层CT扫描获得更清晰的病灶影像特征与解剖位置,有助于医生全面判断结节性质。
2、拍CT与就诊在同一家医院的就诊者,携带CT报告即可
在同一家医院就诊者,院内可直接调取电子影像,是最方便与省力的就医方式。
3、拍CT与就诊在不同医院的就诊者,除了CT报告以外,建议携带“薄层CT的电子影像与相应的播放设备”
电子影像媒介包括:二维码、存储于U盘或光盘内的资料、图片格式的资料等。目前最方便的是(部分医院)报告上的二维码扫描可以获得影像,此类资料无需播放设备,缺点在于手机屏幕较小,很难看清其细微的结构特点,建议转移至PAD或者笔记本电脑,可以通过大屏幕读片,有助于医生全面判断结节性质。由于医院电脑不允许外接设备,所以资料存储于U盘或光盘的就诊者,建议自带PAD或者笔记本电脑进行放映,部分资料需要通过专业软件进行播放,建议就诊前一天提前调试好设备,确保能顺利放映,避免就诊时放映故障耽误时间,留给专家更多的时间来读片判断。
4、定期随访的就诊者,携带最早与最近的两次“薄层CT的电子影像与相应的播放设备”
磨玻璃结节增长速度相对缓慢,比较间隔较近的两次影像学资料往往很难肉眼分辨出其变化或进展趋势,因此,建议选取时间跨度最长的两次影像学资料,更有助于发现隐匿性的进展趋势。
二、常见误区:
1、仅带一张纸质报告
磨玻璃结节的性质需要根据影像读片来判断,所以仅凭一张纸质报告无法做出判断。
2、携带胶片而无电子影像
因为磨玻璃结节通常直径较小,在缩小的胶片内很难看清其细微的结构特点,很难准确判断其性质,因此,针对磨玻璃结节就诊,不建议携带胶片,如果实在无法获得电子影像,只能退而求其次,携带胶片就诊。
3、未做薄层CT
常规CT扫描层厚为5mm,薄层CT层厚为1-1.5mm,常规5mm层厚的CT较难显示磨玻璃结节的形态特征,不利于医生读片与判断结节性质。此外,针对磨玻璃结节,没必要做增强CT或者PET/CT,薄层平扫CT是最优选择。
4、未带播放设备
医院电脑不允许外接设备,无法放映存储于U盘、光盘等媒介的影像资料。
以上是这次为大家分享的内容,今后我们还会不断发布医学专业科普内容,包括:食管疾病围手术期(住院期间)注意事项,术后复查方案制定,肿瘤复发后的诊疗建议,肺结节就医与随访攻略,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处理等等,希望给读者带来帮助。
本文是胥丰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