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旭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51万国人研究证实:“吃辣”能降低多种癌症风险,哪些人要少吃?

发表者:车旭 人已读

辣椒,爱它的人“嗜辣如命”,害怕它的则避而远之,如今“辣”早已成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调味品。

很多人认为吃辣与不健康划上了等号。但是,一项纳入我国51万人的大型研究表明,吃辣与降低3种癌症风险有关。

一、吃辣降低3种癌症风险

2021年,发表于《国际流行病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的一项研究发现,吃辣与降低食管癌、胃癌和直肠癌风险有关。

这项由北京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科研团队完成的研究,共纳入通过对512715名30~79岁的中国人随访10年。研究根据参与者辛辣食物摄入(辛辣食物包括鲜、干辣椒以及辣椒油、酱等)的频率分为不吃辣、偶尔(每月1次)、每周1~2天、每周3~5天、每天吃辣等5组。

结果显示,与不吃辣的人相比,偶尔(每月1次)、每周1~2天、每周3~5天、每天吃辣的人都与癌症风险降低有关。

  • 偶尔吃辣:食管癌风险降低12%;胃癌风险降低3%;直肠癌风险未降低;
  • 每周1~2天吃辣:食管癌风险降低24%;胃癌风险降低5%;直肠癌风险降低5%;
  • 每周3~5天吃辣:食管癌风险降低16%;胃癌风险降低8%;直肠癌风险降低13%;
  • 每天吃辣:食管癌风险降低19%;胃癌风险降低11%;直肠癌风险降低10%。
  • 另外,研究还表明,在不喝酒、不吸烟的人中,多吃辣尤其能降低以上消化道肿瘤风险。

    二、吃辣还有这些好处!

    除了食管癌、胃癌、直肠癌等胃肠道肿瘤风险降低,吃辣还有这些好处!

    1、降低死亡率

    2021年,一项发表在《美国预防心脏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的,纳入了超过57万参与者的大型研究发现,爱吃辣的人可能寿命更长,死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降低。

    研究结果显示,与很少或从不吃辣(每月<1次)的人相比,平时经常吃辣的人: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13%;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了17%;癌症死亡风险降低了8%;中风死亡风险降低了20%。

    2、预防高血压

    2021年7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团队对我国近5.4万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经常吃辣的食物能够预防高血压。

    具体数据为,在喝酒的人中,与从不吃辣者相比,每天都吃辛辣食物者出现高血压的风险仅降低2%;但在不喝酒的人中,每天吃辣者的高血压风险降低了28%。

    3、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

    2007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证明了辣椒素通过核因子卡巴(NF-kappaB)信号,抑制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上皮细胞释放促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8(IL-8)。

    需要注意的是,辣椒虽好,但吃过量辣椒会刺激胃粘膜,导致胃溃疡。

    三、健康吃辣,记住这三点

    1、不要吃过度吃辣

    如果你想吃辣椒又怕太辣,可以把辣椒籽、辣椒线(筋)去掉,辣味会减少很多。相对来说,辣椒皮的辣度要低很多。

    2、不要空腹吃辣

    尽量不要空腹吃辣椒,以减少辣椒对胃黏膜的刺激,更不要吃完辣椒马上就吃冰镇食品,否则一热一冷会损伤肠胃血管。

    3、吃辣还要看体质

    对于辣椒,由于个人体质不同,能承受的程度也不相同。以下人群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食品:

  • 痔疮人群:有痔疮的人在吃了辣椒后容易痔静脉充血水肿,进一步加重痔疮,从而至形成肛门脓肿。
  • 胆囊炎人群:该病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辛辣之物,否则会由于过度刺激而增加胃酸的分泌,可能会造成胆囊收缩,从而诱发胆囊炎或胰腺炎。
  • 肾病人群:辣椒中的辣椒素需要通过肾脏排泄,会对肾实质细胞造成损害,肾病患者吃辣椒可能会引起肾功能衰竭。
  • 口腔溃疡人群:口腔一旦发生溃疡,会对咸、辣、酸、苦等味道敏感,吃辣椒会加重病情,并增加患者的痛苦。
  • 儿童、老年人、孕妇:因为身体较为敏感,吃辣要适度。

总而言之,虽然吃辣椒对健康有一定的益处,但也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参考资料:

[1]Chan WC, Millwood IY, Kartsonaki C, Du H, Guo Y, Chen Y, Bian Z, Walters RG, Lv J, He P, Hu C, Li L, Yang L, Chen Z; China Kadoorie Biobank (CKB) Collaborative Group. Spicy food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gastrointestinal-tract cancers: findings from the China Kadoorie Biobank. Int J Epidemiol. 2021 Mar 3;50(1):199-211. doi: 10.1093/ije/dyaa275. PMID: 33484129; PMCID: PMC7938514.

[2] ManpreetKaur, et al.,(2021). Association of Pepper Intake with All-Cause and Specific Cause Mortality -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DOI: https://doi.org/10.1016/j.ajpc.2021.100301

[3]ManpreetKaur, et al.,(2021). Association of Pepper Intake with All-Cause and Specific Cause Mortality -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DOI: https://doi.org/10.1016/j.ajpc.2021.100301.

[4] Lee IO, Lee KH, Pyo JH, Kim JH, Choi YJ, Lee YC.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capsaicin in Helicobacter pylori-infected gastric epithelial cells. Helicobacter. 2007 Oct;12(5):510-7. doi: 10.1111/j.1523-5378.2007.00521.x. PMID: 17760719.

[5]生命时报、健康时报、北京卫生信息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作交流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或专业医疗机构。文章转载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即行删除。

本文是车旭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