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肌性斜颈如何推拿治疗
一、小儿肌性斜颈的定义: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因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斜颈。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后2周左右,左侧多于右侧。本病在早期一般无骨性改变,病程大于4周可出现面部发育不对称、颈椎发育不对称,甚至累及胸椎及智力发育。
二、病因病机
(1)胎位不正 患儿在母体中胎位不正,活动不利而造成一侧胸锁乳突肌血液循环受阻,导致该肌肉缺血性挛缩而致斜颈。
(2)生产过程撕裂伤 如生产过程中用产钳助产,损伤胸锁乳突肌,由于肌肉撕裂,造成血肿,最后发生纤维性挛缩而导致本病。
(3)喂养、睡觉姿势不当。
三、临床表现
患儿颈部偏向患侧,面部向对侧旋转。胸锁乳突肌上有椭圆形结节或较粗条索,大小不等,位于肌层,质软,边界清楚,有一定活动度。
四、推拿
治疗
(1)局部放松 患儿取仰卧位,术者坐于患儿头部前方,一手托住患儿枕部,使头部抬起,呈过伸位,拇指指腹置于患儿胸锁乳突肌上,吸定后做轻柔的揉法,先健侧后患侧,每侧重复8~10遍。
(2)拨筋解结 术者以拇指沿胸锁乳突肌做一指禅拨法,手法宜轻,从远端逐渐移至患处,至患处时,以指腹点拨3~5遍,手法适当加重。于胸锁乳突肌的起止点处以指腹点拨3~5遍,手法适当加重。重复此式8~10次。
(3)被动牵拉 患儿仰卧,术者一手托住患儿后枕部,另一只手扶住患儿下颌,稍用力向健侧牵拉患儿颈部,使头部向健侧侧屈,面部向患侧旋转,以纠正斜颈。
(4)直推放松 患儿取俯卧位或患儿家长抱坐位,术者一手扶住患儿头部,使其头部向健侧侧屈,术者另一只手于患侧胸锁乳突肌做直推法8~10遍。
五、注意事项
(1)本病宜早发现早治疗。
(2)平时要注意纠正患儿头的姿势,喂奶及睡觉时使其头向健侧侧屈,面向患侧旋转。
(3)推拿前配合热敷。(蜡疗袋/生物陶瓷热敷袋)
(4)术者指甲剪短,治疗前于手上涂抹婴儿润肤乳。
(5)手法宜轻,禁忌在一处停留重拨,要不断移动。
本文是庄旭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