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篇读懂 | 为什么要做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查?
免疫球蛋白五项到底是个什么检查,相关指标又该如何解读呢?今天就来讲讲。
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存在于机体的血液和体液以及组织中的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主要功能是抗病毒、抗细菌以及抗毒素。人体至少有5种免疫球蛋白,各自具有不同的免疫学功能,包括IgM,IgG,IgA,IgD和IgE。
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正常参考值(不同试验室存在差异)
IgM: 0.4-2.6g/L
IgG: 7.0-16.6g/L
IgA: 0.7-3.8g/L
IgD: 0.01-0.04g/L
IgE: 0.001-0.009g/L
IgM
IgM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粘膜表面。是接种疫苗或感染病原体后最先产生的高效抗体,对发现早期感染意义非常大。
IgM增高:
见于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等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巨球蛋白血症等;SLE患者血清IgM水平可增高,并与疾病活动度呈正比。
IgM降低:
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蛋白丢失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等。
IgG
IgG占总的免疫球蛋白的75%,是病原体感染后出现较晚的抗体,是免疫应答中最持久、最重要的抗体,在抗感染中起到主力作用。临床上为增强免疫力使用的被动免疫药物如注射用丙种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就是IgG。
IgG增高:
见于各种慢性感染。如结核病、麻风;慢性肝病如慢性病毒性活动性肝炎、隐匿性肝硬化等;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
IgG降低:
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无丙种球蛋白缺陷病、肾病综合征;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皮质激素等)和放射线照射、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营养不良等。
IgA
IgA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血清型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5%-25%,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分泌型主要分布在呼吸道粘膜、消化道粘膜和尿道粘膜等,是参与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
IgA增高:
见于慢性感染、慢性肝病、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IgA肾病等;SLE患者IgA一般轻度增高。
IgA降低:
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蛋白质丢失性疾病等。
IgD
IgD占血清Ig总量的1%,在血清中确切功能仍不清楚,其主要生理功能可能与防止免疫耐受及某些超敏反应有关。
IgE
IgE在血清中的含量极低,对寄生虫感染有重要作用,IgE会标记各种“不需要”的成分,充当免疫系统的“守门员”。总IgE不是特异性的标志物,不能用于诊断特定的疾病,而是提示某些“线索”,(潜在的可能性),如过敏、感染和某些慢性疾病的风险。
IgE增高:
见于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外源性哮喘、变应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等;寄生虫感染,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IgE降低:
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免疫抑制治疗。
在复发性流产诊疗中,通过免疫球蛋白检测可发现是否有免疫学异常,如果多项增高提示自身免疫病的可能如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或提示复发性不良妊娠可能与免疫相关,同时要结合临床表现。免疫球蛋白的异常降低在复发性流产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如IgA<0.05g/L慎用免疫球蛋白,Ig降低注意是否药物治疗(如免疫抑制剂)的结果。
参考文献:
王振刚--风湿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J}。中国医刊。2005.40(7):20-20
董翔---中南过敏反应科--过敏原检测
检验星空
本文是付锦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