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侧肾母细胞瘤如何治疗?

基于增强CT的3D成像
一、概述:
在儿童肾母细胞瘤中,双侧肾母细胞瘤约占5%~10%。根据双侧病变发生的时间,双侧肾母细胞瘤可分为两种,即同时性与异时性,同时性更为常见,异时性相对少见。
有遗传易感综合征的儿童中,双侧肾母细胞瘤的发病率更高;最常见的易感变异是WT1突变和11p15印记缺失。其中Beckwith-Wiedemann 综合征患儿双肾母发生率为17.3%、WAGR 综合征为17%、Denys-Drash 综合征患儿为20%。
双侧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中位诊断年龄为24个月,而单侧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中位诊断年龄为38个月。女孩多于男孩。
双侧肾母细胞瘤治疗最终目标:通过尽可能保留足够多的正常肾组织以最大可能保存肾功能。
二、诊断:
由于双侧肾脏占位绝大多数都为肾母细胞瘤,所以目前国际上COG/SIOP均推荐进行临床诊断,即无需常规进行活检;但对于比较特殊的患儿,如年龄很小,化疗后肿瘤增大或高度怀疑其他恶性肿瘤(如恶性横纹肌样瘤等),可行穿刺活检。常用检查:腹部超声、腹部增强MRI/ CT、胸部CT、分肾功能等。
三、治疗:
在治疗上通常会选择术前新辅助化疗、保留肾单位肿瘤切除(NSS)、术后不同危险度进行分层治疗。
术前新辅助化疗方案选择方面,COG与SIOP有所差异,COG推荐进行AVD方案(即长春新碱+更生霉素+多柔比星)连用,3周一疗程,2疗程评估;SIOP推荐使用AV方案化疗6周,之后再进行评估,根据化疗的效果及是否可行NSS,决定下一步治疗。
手术:COG/SIOP:术前新辅助化疗后进行评估,包括增强MRI或增强CT、分肾功能等,建议在12周内完成手术,术前基于增强CT的3D成像可以辅助用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对于大多数双侧肾母细胞瘤,都可以行双侧NSS,对于单侧伴有血管瘤栓(肾静脉、下腔静脉(IVC)、心房延伸)患儿,可行单侧根治性切除+对侧NSS,此外,极少数患儿在化疗后出现单侧病灶消失,仅行单侧NSS。偶有患儿化疗后双侧仍无正常肾组织,可行双侧根治性切除-肾移植。
对于手术来讲,可分为同期手术及分期手术,同期手术可以减少麻醉及手术次数,但应考虑到手术对于肾功能的影响,因此适用于特定的患儿;分期手术:可减轻同期手术对于肾功能的影响。
术后治疗:基于术后病理类型、分期、切缘情况,仅行分层治疗,包括化疗、放疗等。
四、预后:
在多种方式的联合应用下,双侧肾母细胞瘤总体生存率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COG-4年无事件生存率(EFS) 81%,总生存率(OS)95%。
复发:大约8.5%-13.9%患儿可能出现局部复发,治疗上通常会选择新辅助化疗+NSS,但如果病理为弥漫间变型,则建议行根治性切除。对于无法判断疾病复发和术后变化/瘢痕时,可行活检。
本文是常晓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